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人们抱怨“压力太大”。
转载自《沈阳脑康心理专科》
但是,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做出的反应往往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在感到压力时,会越战越勇,努力解决问题;而有些人则会变得非常低落,用拖延来逃避,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自己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那么,为什么面对压力时,人们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更积极地克服压力呢?
01.
人为什么会感到有压力?
压力是人们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情境时所产生的反应。
引起压力的往往不是情境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情境的解读。
当我们在评估了情境后,如果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足以应对问题、或是会很艰难时,就会感到压力。
相反,如果人们觉得眼前的情境很熟悉、对付起来游刃有余,就不会感到有压力。
当人们觉得有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包括出汗、胃痛、心跳加速,以及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与不适等。
虽然压力带给人的感受听起来和焦虑类似,但压力和焦虑并不相同。
压力是人们面对压力源的应激反应,它不会凭空产生,一旦没有压力源,压力也会跟着消失;而焦虑则是对不存在的威胁的过度反应,即使没有压力源,焦虑依然会持续存在。
02.
哪类人群更容易回避压力?
01
自信的人会更积极克服压力
自信有助于人们积极应对压力。
这是因为,对自己更自信的人,在面对造成压力的情境时,更容易将压力源看作一种“挑战”而不是“灾难”。
前者会更倾向于关注压力源会带来的好处,于是更愿意面对压力;而把困境看作“灾难”的人们,则更关注自己会因为困境失去什么,于是他们更倾向于用回避问题来避免自己的损失。
02
积极情绪的人会主动克服压力
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是积极应对还是进行回避。
当我们拥有积极的情绪状态时,我们会更愿意去克服压力。
根据研究发现,我们对情绪的解读,会反过来影响情绪——不同的情绪有时会产生相似的身体反应,而我们究竟处于哪种情绪状态,取决于我们怎么解读它。
紧张和兴奋同样会让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冒汗,但有时候我们会将这些信号解读为“紧张”,有时候则会解读为“兴奋”。
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重新评估自己的情绪,来转变情绪状态,进而影响自己应对压力的方式。
03.
我们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压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更积极地应对压力呢?
提升专注力
一个让我们更专注的技巧是,当我们觉得自己快要走神时,想象一下把手伸进冰水中,或者想象有个人在你背后忽然拍了你一下。
再脑中想象这些场景,我们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就会提升,让我们大脑处理复杂信息的部分保持活跃,提高专注度。
重评你的情绪
前文提到过,我们对情绪的解读会影响到情绪。
因此,当我们觉得自己因压力而心跳加速、微微出汗时,可以告诉自己“我很兴奋”,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很紧张”。
此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幽默”来帮我们调整情绪。比如给自己讲个笑话,或是用调侃的方式评论自己面对的场景和问题,让自己放松下来。
学会适当地表达愤怒
面对压力时,人们要学会适当地展现和表达愤怒:许多人处于愤怒状态下时,会更有冲劲去面对问题,试图通过克服困境来消除愤怒。
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对愤怒有正确的认识。
比如愤怒的用途是,激发人们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并且让引起你愤怒的人意识到得尊重你的需求。
其次,学会坚定、温和地表达愤怒。
比如,少用像是“你怎么那么慢”、“之前告诉过你给我材料”等等,这种表达方法会让对方觉得被直接攻击、容易引起争吵。
相反,我们可以用 “我的表达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我很生气,因为我上周和你说了要材料,但今天我还没收到。我希望可以尽快收到材料,谢谢。”
这就是一种既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相对不让对话陷入相互情绪争斗的方式。
有压力并不是件坏事,也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压力会影响健康。
但是,真正伤害我们的,往往是看待压力的方式,只有学会科学地应对压力,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