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往往只会被看成一幅图片,被当成文字解说的一根拐杖。比如,白襟对褂这个词,单纯用文字解说比较空洞,如果借用插图来引导,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会更容易。在日常教学中,对插图的应用是否过于边缘化,我们是否应该很好宽泛一点呢?比如让插图与整篇文本结合。让插图成为文本解读的线索,比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通过欢迎总理,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泼水,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跳舞这三幅图,将整篇课文的脉络一下子就理清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对难理解的重点段落进行解读时,将插图的利用率发挥最大化,重点段落的字词语句就可以利用插图寻找线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待现有的教学资源应该百分百利用且要理解编者的意图,将课文中出现的插图在课堂中要全部展现给学生,现在我们听课或者上课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拓展资源过多,语文课本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不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