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讲的主题是燕乐和词。说起词,我们都知道,它是在唐代、宋代发展起来的,也是最为繁盛的一种音乐性的文体。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和对于唐宋时代的人来讲,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它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词是一种印在书面上的,用来阅读的,这样一种文学的样式,一种文学的经典样式。但是对于唐宋时代的人来讲它是不是这样呢?不完全是。实际上在唐宋时代,词最主要的是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形式而存在的,说的直白一点,它就是当时的歌曲,是在当时配合俗乐用来演唱的歌曲,这是词在唐宋时代的基本性质。
那么这样一种歌曲是怎么样来的?它的缘由、起源和体式是如何定型的?这是我们这一讲要讨论的主要话题。词所依托的音乐叫做燕乐,它是在唐宋时代流行的一种俗乐,所谓俗乐就是和雅乐相对而言的。燕乐是中国音乐史上面第三个重要的音乐时代。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中国古典的音乐,有先秦时代的雅乐,有汉魏以来的清商乐,大体上在南北朝的后期到隋唐之际,燕乐开始兴盛,这种燕乐就成为唐宋词最主要的音乐方面的依托,没有了这种燕乐就不可能有词的繁盛时期。
这种燕乐,从这个字的本意来讲,燕,就是宴会的意思,很明显,它是一种在宴会上表演的音乐形式,一种文艺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娱乐形式。
这种燕乐从它的来源来说,最早或者说最远,它可以追溯到南亚和中亚地区的音乐,比如说天竺音乐,波斯音乐。在隋唐以来,随着西域的开通,丝绸之路的发达,大量的商旅往来,甚至ju事战zheng,都引发了文化的传播和文艺形式的传播,所以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也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的从域外传入内地,大体上沿着丝绸之路,域外音乐进入内地,进入中原。
在西域许多著名的地区,比如说龟兹、高昌、康国、安国等地,都陆续形成了具有当地的或者说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所以我们在《隋书》的《音乐志》里面,在新旧《唐书》的《音乐志》里面都可以看到,在隋唐的宫廷之中,就已经有了龟兹乐,康国乐,安国乐,月氏乐等一系列西域的地方音乐种类。
随着音乐的传播发展,进一步的向内地传播,就来到了西北部的所谓西凉地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西凉乐,这种西凉乐再进一步,就进入到了唐代的国都长安,形成了唐乐,这就迎来了燕乐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大体上是在隋唐之际,同时,这种音乐进入到内地以后,并没有止步于长安,而是不断的向外传播,不断的向外扩散,它不仅在长安城内,上至宫廷,下至市井民间,既有官方的宴会,教坊的表演,以及进士们的宴集,文人们的雅会,甚至包括青楼里面的歌唱,都是这种燕乐表演发展的场所,
同时,它还进一步的延伸到了地方州郡的各地,再由此传播到了东亚的其他地区。比如说高丽,比如说日本。所以一直到很晚,很近代的时期,日本的古典音乐也往往称之为唐乐。在《高丽史》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唐乐这样一种称呼。
所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这种音乐由域外转入内地,并且和中国的本土音乐相结合,逐渐就形成了隋唐之际开始繁盛,并且一直延续到宋代的前后长达数百年,数个世纪的,这样一个新的音乐时代,这个音乐时代,我们就称它为燕乐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