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幻灵羽燕读书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作者: 慕闲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17:42 被阅读0次

1.夷夏之辨:

①“律度”即戒律。释迦摩尼为一贵族,佛教戒律可谓为贵族的民主宪法。

②“和居”表示为一个教会团体。这个团体有自己的绿度,因而具有独立的性质。

③佛教移植中国,可视为一个以宪法结合的外国(夷)贵族集团,插入到中国(华)社会中来。

④最初在文化上,僧侣实为一个天竺化的集团或阶级。

⑤释道安创“释”姓,“释”姓非外国姓、胡姓,而只具有宗教意义。这是夷夏之防的一个表现。

⑥僧徒有贵族性,是因为佛教团体享有种种特权,亦如社会上的大贵族。

Ⅰ.北方寺院有僧祗户为之种田输粟,有佛图户(寺户)担负各种杂役。

Ⅱ.南方僧尼也有白徒、养女。僧徒所享受的特权最重要的是不服兵役,其次才是逃避课税。

Ⅲ.僧侣本身也有上下、高低、贵贱之分。下级僧侣多为贫民,名僧则多为有文化的高等社会阶级的人物。其贵族性是指上层享有特权的高谈玄理的高级僧侣而言。

⑦僧侣或沙门不拜俗,现象上是僧俗的区别,实质上是夷夏的区别。

Ⅰ.不拜父母——社会问题。

Ⅱ.不拜皇帝、王者、官长——政治问题。

Ⅲ.忠孝都是儒家的观念,佛教徒不拜俗,让中国的君主政治难以容忍佛教的存在。

Ⅳ.调和夷夏:东晋释慧远提出佛儒二教可合而明的论点。唐宗密则发展成了释、儒、道三教可合而明之说。

⑧渐与顿之辨为夷夏之辨:

Ⅰ.谢灵运认为,华人易于见理,故闭其累学与渐悟,而开其顿了;夷人易于受教,故闭其顿了而开其累学与渐悟,顿与渐之分为华夷之分。

Ⅱ.印度佛教宗旨,原以为人须从“渐积”以成佛,无顿悟之说。佛教传入中国,在东晋以前也无顿悟之说。

Ⅲ.南朝刘宋时期,高僧竺道生创立顿悟之说的社会背景:刘裕自匹夫而至天子,在他当政之时,军政大权由世家大族移于非贵族,这是有形的人事阶级的破坏。竺道生的顿悟之说,则为无形的精神阶级的破坏。

Ⅳ.顿悟义之立,对于华为“顿了”,夷为“渐悟”,也是一种调和。

2.道教的清整者寇谦之与佛教的关系:

①寇氏家传之学为“张鲁之术”。

②寇谦之采用佛教徒输入的天竺医药天算之学,以改进他家世传的道教,是道教史上的重要事件。

③寇谦之吸取当时佛教徒输入的天竺的律学,以清整旧传的天师道,在道教史上则尤为重要。

④寇谦之假托神道,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清整道教,革去三张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的伪法,专以礼度为首,是我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⑤天师道的非礼无法,为当时的士大夫所诟病,清整天师道已成为道教本身的一个要求。

⑥寇谦之的《新科》“专以礼度为首”,则是当时格义之学礼、律互相拟配的必然结果。

⑦寇谦之清整男女合气,借用了佛教的淫戒。

⑧旧道教本来是要在合气之后,赠以“种民”(包含了道德的善恶、阶级的高下两方面)之名。寇谦之既然废除了合气之术,故提出了立坛宇,朝夕礼拜,其中能修身炼药,学长生之术的,即为真君种民之说。

3.佛教与四声:

①南朝文学界极重要的发明为四声。

②中国文士乃据当日转读佛经的三声,分别定为平、上、去三声,合入声适成四声。

③四声发明于南方。

Ⅰ.是因为南方能文之士,每人至少可说两种语言,一为洛阳语,一为吴语,对声音的高下重浊能够辨别。

Ⅱ.“燕、赵则多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切韵·序》),都不可能成为四声的发明地。

④四声发明于南齐永明之世。

Ⅰ.四声的发明是善声沙门与审音文士合作的结果。

Ⅱ.善声沙门几乎全部都是居住在建康的西域胡人,或建康的土著,住在建康的胡人依其本来娴习的声调转读佛经,建康土著的僧徒受此特殊环境的熏习,天赋优厚的变成善声沙门。

Ⅲ.建康经呗之盛,始于南朝刘宋中期,极于萧齐初年。在此期间,建康审音文士所受影响极大。

Ⅳ.齐竟陵王萧子良鸡笼西邸既是审音文士抄撰的学府,又是善声沙门结集的道场。其于文士与沙门之间所起的沟通作用不可忽视。

相关文章

  •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1.夷夏之辨: ①“律度”即戒律。释迦摩尼为一贵族,佛教戒律可谓为贵族的民主宪法。 ②“和居”表示为一个教会团体。...

  • 《给你的三十封情书》连载25

    第二十五章 我给你的第二十四封情书 亲爱的小柒: 你好! 刷题刷题刷题。每天都是做不完的数理化生。半学期过去了,语...

  • 西双版纳三题之南传佛教寺庙

    一一去岁收官之旅(三) 01 这次西双版纳之旅,之前做功课时本来没有南传佛教寺庙景观什么事,入住酒店后在周围访一访...

  • rabbitMQ高级整合应用第三篇 SimpleMessageL

    ​rabbitMQ精讲系列第二十一篇 高级整合应用第三篇SimpleMessageListenerContaine...

  • 佛教是什么

    今天看《北大讲座》楼宇烈老师的一篇演讲文章‘’正确认识佛教‘’,对佛教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宗教...

  • 2018-12-11

    第二十一篇

  • 临时起意

    晚自习安排的内容是讲期中试卷的第二十二题和二十三题。这两道题都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不同的是二十三题是一个动点问题。...

  • 我的佛教观

    我的佛教观是:大乘佛教,大众佛教,人生佛教与科学佛教。大乘佛教,简单来讲,是智慧大,心量大,境界大。这三大决定了它...

  • 【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十一)

    读《简史》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第二十一章叫“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一,介绍了“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04

    第一篇 综述篇 第二章 佛教本质概说 第三节 佛教是否是哲学 东方诗哲方东美教授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he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