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打仗要扛枪,农民耕地要扛锄头,各行各业外出干活,貌似都要拥有自己的“武器”。一提起田野考古,大家往往就想到洛阳铲、手铲、毛刷等,再高端一些的有全站仪、RTK、GPS等。
除此之外,全国不同的考古工地,还会有一些别具地方特色的考古用具。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款极具福建地方特色的考古器具——“土箕”!
我手中拿的,就是土箕
本人正在使用土箕
2015年11月21日至2016年1月30日,本人跟随福建博物院,在福鼎市太姥山景区内的国兴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刚开工的第一天,带队的高建斌老师,就让工人带20多个“土鸡”上来。我心里暗喜,是不是未来一段时间,打算吃鸡肉呀?可是看到20只“土鸡”后,令我大失所望!原来所谓的“土鸡”,就是竹子编的簸箕,专门用来装土,所以被称作“土箕”!
目前已经开工五天,一直在清理地表的现代土,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于是关注点转入到一些“花边”新闻上。土箕,就是我最感兴趣的!
福建的土箕比起北方的竹簸箕,外观小很多,但是内部较深,能装很多东西。我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装鸡蛋的!
最具特色的是:在土箕上方有一个把手外,尾部还有一个小小的竹“环”。开始不知道这个“环”是做什么用的,只看到每次土箕装满后,干活的大叔用担子勾着把手走。回来的时候,土箕中不见土,大叔勾着土箕后面的“环”。
当我无意中看到大叔们倒土时的动作,才明白其中的奥秘:原来在倒土时,只要把土箕放在地上,将钩子挂在“环”内,用手轻轻一提,土箕中的土就很容易地滚落,节省了很多力气。
听给我们干活的老乡讲:这种土箕都是用当地的毛竹制作而成,按照利用竹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最好的一种是绿颜色的,它用竹子最外侧编成,坚硬防水;我们这种黄色的,是使用竹子的内部制作而成,柔软易坏。天气好的话,用半个月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受潮,土箕就很容易破烂。
废弃在一边的土箕
人累的时候,土箕也可以休息一下!
在很多地方参加过考古发掘,各种装土的工具也见了很多,主要就是手推车和箩筐。记得去年在上海广富林实习时,那里的大妈们也用一种竹编的簸箕装土,但是簸箕开口较大,内部很浅,装土量十分有限。以至于后来严重影响工期!
在广富林考古工地,大妈们使用的簸箕
与之相比,福建的土箕有很多优势:短小轻便,外观可爱,装土量大,便于倾倒。希望在各大考古工地推广开来,让“福建土箕”名扬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