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农民吕伟华,在只有初中文化的情况下,坚持自学7年,先后考出了专科和本科文凭。
2009年8月,他又收到了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年,吕伟华33岁,随同他前往学校报到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吕伟华为何一心向学,他的求学之路后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⒈
吕伟华1976年出生在山东胶州杜社镇吕家大村,他的父亲是小学民办教师,母亲在家务农。
从小,父母就对吕伟华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上大学。吕伟华也热爱学习,然而初中毕业那年,他因发挥失常没能考上高中。
吕伟华本想复读一年再考,可父亲这时候突然得了阑尾炎,做完手术后,家里再也拿不出一分钱让他去复读。无奈之下,吕伟华只得放弃了读书的想法,早早回家挣钱。
吕伟华一边务农,一边找些零工做。由于只有初中文化,他只能做一些体力活,轻松一点的,就是在饭店当个服务员,或者在商店做促销员……
这些工作挣钱都不多,而且做不长久。直到长大一点后,吕伟华才进了家乡的一家玻璃厂,虽然做的是搬运工,但工作相对稳定。
在玻璃厂打工期间,吕伟华与邻村姑娘冷运芝相爱了。两个人感情稳定后,结婚的事就提到了议程。
谈婚论嫁的时候,吕伟华想把婚事办得风光一点,可他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积蓄,这让他很是犯难。
好在女友善解人意,没有过多要求他什么。两个人婚事从简,只简单买了一些生活用品,请亲友吃了个饭,就结婚了。
新婚之夜,吕伟华对妻子充满了愧疚,他信誓旦旦地向妻子承诺:“总有一天,我要改变现在的生活,一定要让你过上舒适的日子!”
婚后的生活虽然拮据,但是很温馨。1999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初为人父的吕伟华兴奋不已,他给孩子起名“吕研”,意思是希望女儿以后好好读书,考上研究生,以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的遗憾。
家里多了一个小生命,各项开支也随之增加,原本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难。偏偏这个时候,玻璃厂效益下滑,吕伟华一个月只能拿到300元工资。
吕伟华想换一份工资高点的工作,可他只有初中文凭,好一点的工作人家都不要他,找来找去,还是只能干体力活。
吕伟华认为自己之所以只能做廉价劳动力,原因都是出在没有文化上,为了改变落魄的现状,他决定拿起书本,继续读书。
吕伟华开始偷偷实施自己的计划,他戒掉了电视,每天一个人躲在卧室里看书。他不敢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连妻子他都没有说。
但这件事还是被妻子发现了,不几天,冷运芝就察觉到丈夫的不正常。
面对妻子的疑问,吕伟华只好老实交待,他告诉妻子,自己想学高中课程,为的是让她们娘俩有好的生活。
冷运芝听了觉得很好笑:“你是不是疯了,现在才想起来读书?有那个心思,还不如去外面多找两份工来做呢!”
然而,吕伟华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没有理会妻子的奚落,而是我行我素。
冷运芝受到了冷落,心里有气,她终于忍无可忍,大声质问丈夫:“你买书、读书,除了浪费钱,能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什么?”
吕伟华分辨道:“现在暂时是带不来什么,可是以后,我一定能让你们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只要我学有所成,你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冷运芝反复劝说丈夫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每次,吕伟华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反驳她。
时间久了,冷运芝也懒得再说,她知道自己再说多少话,也扭传不了丈夫的思想,只好听之任之,选择了沉默和妥协。
⒉
吕伟华坚持学习了两年多,2002年初,他自己找来高三模拟试卷,在家里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结果每一科成绩都过了关,他成功地“高中毕业”了。
这时候的吕伟华,又了解到自考的相关信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参加高自考,争取拿个大专文凭。
冷运芝听到丈夫还要读大专,心里十分来气。
自从吕伟华醉心于学习,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操持。一个女人,既要管孩子做家务,又要田间地头忙碌,她有些吃不消了。
“运芝,你要理解我,我努力学习,也是想让这个家以后更好!”吕伟华自知自己不称职,但还是诚恳地说道。
无奈之下,吕运芝再一次妥协,她不再唠叨丈夫的彻夜攻读,以柔弱之肩,继续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02年3月,吕伟华第一次参加自考,结果有一门科目没有及格,他遗憾地与大学失之交臂。
吕伟华没有气馁,他决心继续苦读,准备下一次自考。为了能安心读书,他干脆辞掉了玻璃厂的工作。
丈夫没有了收入,冷运芝的担子更重了。一开始她很生气,可是看到丈夫每天熬夜读书,有时甚至到天亮,日渐憔悴,她又不忍心责备他了。
为了不打搅丈夫学习,冷运芝主动带着女儿到另一间屋子睡,同时,她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妻子无声的支持,给了吕伟华极大的动力,他没日没夜地苦读,终于在2004年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文凭。
这一年吕家好事连连,夫妻俩又添了一个女儿。吕伟华为二女儿起名“吕硕”,也是希望他以后能考上硕士研究生。
拿到文凭的吕伟华激动不已,苦读了这么多年,是该自己报答家人的时候了。他拿着简历来到胶州市青岛人才市场,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一连投出了10几份简历,全都石沉大海,沓无音讯。吕伟华等了10天,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他的信心渐渐被磨尽了。
吕伟华很不甘心,他鼓起勇气,问一个公司负责人为什么拒绝他?对方告诉他:现在满地都是本科生、研究生,一个自考的大专文凭没有什么用。
听闻此言,吕伟华像霜打的茄子,一下子焉了。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中,整天唉声叹气。
冷运芝也很失望,本以为丈夫拿到了大专文凭,自己就可以苦尽甘来了,没想到竟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可她实在不忍心再打击消沉的丈夫,于是给丈夫打气说:“读书不是没有用,也许是你读得不够多。”
妻子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吕伟华幡然醒悟:对啊,现在的社会需要不断进取的人才,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自己攀爬的高度不够。
他决心重新拿起书本,继续向本科进军。
经过大专考试,吕伟华逐渐掌握了考试的技巧,学起来相对轻松了许多。一年半后,他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文凭。
⒊
一路看着丈夫从农民打拼到本科生,冷运芝心里的怨气消了一大半,她由衷地为丈夫感到高兴。
吕伟华拿到毕业证那一天,冷运芝特意做了几个好菜,还买来了一瓶酒表示庆贺。回忆起这几年走过点点滴滴,夫妻俩流下了辛酸而幸福的泪水。
这一次,吕伟华没有急着去找工作,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手里拿着本科文凭,也未必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多年的学习让他意识到,如果不继续深造,本科生照样会被淘汰。
吕伟华有了新的目标:他要攻读研究生。
妻子再一次选择了支持他,她对丈夫说:“要读就去读吧,我会一直做你的坚强后盾。”
吕伟华感动不已,他紧紧地抱住妻子,泪流满面。
考研不比自考,难度大了好几倍,需要应对的科目也更复杂。最让吕伟华头痛的就是英语科目,以前在学校学的那点英语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为了考试,他只得从头学起。
吕伟华买来了教材,每天跟着电视和电台的英语节目学习。他每天拿着英语单词本使劲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练习,他终于慢慢进入了状态。
2007年,准备了一年的吕伟华参加了山东大学文史哲学研究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可因为成绩差距过大,他不幸名落孙山。
吕伟华十分沮丧和内疚,自己长年专注于学习,不但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对两个孩子也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可是努力了这么多年,贸然放弃,不仅他自己不甘心,也不现实了。
短暂的消沉后,吕伟华又重新振作了起来。为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决心再拼一次,为下一轮的研究生考试做准备。
吕伟华又拼命奋战了一年,可遗憾的是,由于英语成绩没有过关,他再次落榜。
两次考研失败让吕伟华心里十分失落,面对旁人的质疑,他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真的不是读书那块料,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只能是痴心妄想?
在他最难受的时候,父母找到了他,满面愁容地劝道:“你还是本本分分地打个工作生活吧,男人养家天经地仪,你不能把什么事都推给媳妇。”
吕伟华想打退堂鼓,可结婚时对妻子的誓言犹在耳畔,怎么能把对妻子的承诺当作一句空话呢?不能就这样放弃,吕伟华咬咬牙,又坚持了下去。
所幸的是,妻子并没有嫌弃他,反而鼓励他说:“只要你愿意考,我会一直支持你。你有出息了,我和两个女儿也能跟着你享福。”
吕伟华又开始了每天枯燥的学习,他每天睡觉不到4小时,凭着一股韧劲,他朝着自己的理想冲刺。
2009年,吕伟华报考了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结果取得了369分的好成绩。
吕伟华被调剂到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
坚持了整整7年,吕伟华终于圆梦。回首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他心里无限感慨:若不是有妻子和家人的支持,自己很难走到了今天。
吕伟华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回报妻子和家人。拿到通知书后,吕伟华决定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前往咸阳完成硕士学业。
这年的8月底,一家人来到西藏民族学院,吕伟华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冷运芝很快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陪丈夫求学。
吕伟华很快又沉浸在了书香世界里,在书堆里,他一遍一遍憧憬着一家人将来的幸福生活。
(转自本人头条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