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什么写小说》
只要善于观察并精心描绘,任何人的生活,多彩或平淡,都可以被改编成引人入胜的虚构作品。
同样你想写的小说也可能与现实生活毫无关系,他人的作品或是你的幻想,都可能大大激发你的创想力,让你生发出想要未知写一本书的冲动。
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只要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冲突或者终极形式,能够让你声发创作的欲望即可。
有些人格外幸运,不仅写作方面天赋异禀,还似乎天生就清楚自己想写些什么,他们一上来就有故事可讲,接下来只要好好讲述即可。
简而言之,有些人一帆风顺。
然而并非人人都如此幸运,也有人清楚自己想要写作,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好消息是,这样的人是大多数,大部分写作者都是产生想要成为作家的念头之后,才找到作品主题的。
即便是在评论界拥有极高声誉的作家,刚刚起步时,可能也会经历这种迷茫。
大多数写作者首先坚信自己会成为作家,然后才逐渐摸索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作家,写什么样的作品。
我曾经读过很多自述小说,因此逐渐悟透了自述小说的套路,熟悉了这一类情节的基本结构,并学会了如何判断故事的优劣 。
你需要多热爱某个类型的小说,才能在该领域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呢?假设你在某个周末找了一大堆哥特小说,男性探索小说或轻爱情小说来看,如果你必须逼迫自己才能看得下去,时刻压抑着把书扔出去的冲动,如果你得出的最终结论是:这玩意太垃圾了,我看不上,那我认为你需要考虑一下其他类型。
通过作品获得回报对你来说有多重要?你最看重哪种回报?金钱、认可,还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出版就足够了?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将他们一网打尽,越多越好。
我希望写点什么,然后看着它们得到出版,这并非高尚的动机,但确实是我的核心价值。
偶尔会出现特别成功的小说,蜂拥而至的模仿作品,很快构成了全新的类别。
简单来说,这取决于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读者能否与角色产生共鸣是虚拟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则是你能否创作类似的作品的决定因素。
读完全书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亨特创作出版的作品质量上乘,我对他的作品充满尊敬与喜爱,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我也能像他那样创作,我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类似的情节和角色能够激发我的创作灵感,我也相信这值得尝试。
不知为何,我发现此类小说相当引人入胜,某天读完一本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或者说类似的小说,说不定还能超过我刚刚读完的作品。
打着做研究的旗号,我把手边能找到的女同性恋小说全部读了一遍,我自己作品的点点滴滴:角色、场景,背景的碎片逐渐开始在我的脑中汇集。一天,我早晨一觉一醒来脑中就有了大概的情节,我立刻坐下来写出了2~3页的情节梗概,又酝酿了一个月之后,我花了两个星期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作品。
不过和所有首次尝试创作长篇小说的写作者一样,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成功完成并出版一部作品的成就感令人振奋。
这种与作者产生共鸣,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类作品的经历,是创作的出发点。
如果金钱是你前进的动力,而且你期待的不是循序渐进,而是一夜暴富,你需要全方位的了解那些让作者成为富翁的作品,坚持阅读畅销小说,尤其是那些作品屡次登上畅销榜单的作家的小说,能让你大概了解什么样的作品有赚大钱的潜力。
也许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自己偏爱一部分畅销书,对另外一些则不怎么感冒,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像刚才描述的一样与一本或者几本畅销书的作者产生共鸣,你会意识到自己也能创作这样的作品或者类似的作品,一旦产生这种共鸣,你就能找到写作的方向,以你最看重的回报为目标努力,同时不牺牲你的文学偏好。
拥有大量畅销作品的作家在写作时不会特别在意读者的想法,他们不会刻意为了大众的喜好改变自己的想法,相反他们依照自己的天性创作,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同时暗中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奖或者成为博士论文研究的对象,他们的成功源自发扬自己的个性。
只有全力以赴,心无杂念才能发挥出最高水平,恰恰是这样创作的作品在商业上和艺术上最为成功。
多读你欣赏的作品,寻找那些让你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故事,你无需刻意模仿你读过的故事,但寻找有共鸣的作者,并从作者的角度阅读的过程会促使你的潜意识开始构思属于你的故事。
或早或晚,你将会收获灵感, 它们来自你的背景和经历,你的想象和埋藏在你的心中的素材库,一旦时机成熟,灵感自然就会来到,在此之前催不来也急不得。
不过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流行的类型是有一定道理的,年复一年,总有一些类型的小说比其他作品更加畅销,这些类别是新手的理想出发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