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五点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时段。
只要有机会,都会在阳台上闲坐,有时敲几行字,有时读几页书,有时泡一壶茶。
更多的时候,是在发呆。
浅秋的阳光谦柔,缓慢,很好相处,就在面前的地板上,橙黄的一片,由阳台到室内,晶莹地四处散射,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能看到它在一寸一寸的挪移,有人说,那就是时光的印记。
阳光清澈,物理学告诉我们肉眼是无法看清它的结构,可我仍会迷失在这美丽的光线里,任由自己沉入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里,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
慢慢地,它会跃上桌、椅、抚过书卷,平铺上一种恬静。思绪暂时脱离了眼前的世界,被轻易带到一个神秘,闲逸,梦幻的空间。
一些往昔的记忆碎片在头脑中闪回,开心的,伤感的,似乎都与阳光有着莫大的关联,树影婆娑,小小的几案,厚厚的书本,还有一丝偷窥大人书籍的隐秘欢喜。
有时这往日残痕里还有不知何处飘来的花香,不知哪里流过的琤琮泉水,待我想看的再仔细些时,又统统归于层层山雾,隐于它们的时空,不免让人有些遗憾。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闲坐,也许是一种过失,“懒者常似静”,我仅仅因下午的阳光太过奇幻而“走神”罢了,不必讲得如此玄妙,它只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
既然是旅行,必要返回自己的生活。
生活呀,普通人常羡慕成功者,成功者也常羡慕普通人。竹篱瓜架旁的青青茅舍和摩登世界里的朱门大厦,旁观者品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自尝出来的好。
读东坡的诗,我们常觉得诗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诗人自己在牢房、蛮荒、陋室之中时所尝到的况味,绝不似“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即便在旅行中,我们总觉得走东岸时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美,走西岸时则相反。同样一棵树,看到它时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有几分另一个世界的色彩。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深更夜静的月景,亦如面前这个落满洒脱阳光的书桌,多了外物的笼罩,有了些许的距离,便觉得很美丽。
或者,这就是我执意走上那条偏僻小路的原因,和大路比风景更美吗?未必。
美,相当多的原由来自想象,来自对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