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留言说,她和孩子逛商场的时候,孩子总是被各种玩具吸引,买还是不买?如果孩子一闹就买,会不会导致孩子的欲望变得越来越贪婪?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或许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闹?
这可能和我们家长自身有关,我们不能承认自己的欲望,所以我们压制孩子的欲望。
孩子的闹,有时候不是因为欲望没有被满足,而是因为欲望被压制了。
01 被压抑的欲望,是童年的创伤
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欲望产生了,但是在意识层面、头脑层面上,却把它给关闭了。如此一来,就会慢慢形成一种模式,会不自觉的把情绪和欲望给压下去了,从而以为自己没有了情绪和欲望。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巴比伦恋人》,女主陈美如是一名“职业鉴黄师”。
她在工作上非常出色,24岁已是主管级成员。可是生活中的她,却把自己裹在一个安全封闭的壳里,她回避亲密关系,抗拒身体接触,变得没有情绪。
在她冷漠隔离的背后,是她用压抑的方式,防御内心的欲望。
在陈美如12岁的时候,她在日记本里写下了青春萌动的少女幻想,却错把日记本当成作业交给了老师。
老师直接当众批评了她,语言尖酸刻薄,说她写的是黄色小说。
于是,她也就成了被同学们调侃的写黄色小说的女流氓,甚至有同学一遍遍大声地念出她日记里的内容。
这种羞愧感让她觉得自己特别糟糕,她哭着烧掉了日记,被一同烧掉的,还有带来羞愧感的欲望和想象。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写到:
“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真至纯。”
欲望本无罪,不被承认的欲望才会带来问题。
被压抑的欲望,不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
我的一位学员曾说:
她当了妈妈后,也学了不少的育儿知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自己儿子在家里光着脚玩耍,她就变得异常的愤怒,她就会忍不住的骂孩子。
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孩子最多也就是脚踩脏了,或是弄脏了沙发,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不至于大发雷霆。但是每次她都是控制不住自己,骂了孩子后她也很后悔,因为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
她一直不理解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在我的课上,才把这些事情给串起来:
她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放学以后,同学们都可以去玩,但是她不能去。有次,她没先回去帮着家里干农活,而是和同学去逛街,很开心的回到家后,被勃然大怒的妈妈狠狠地打了一顿。
这份惨痛经历就埋进了她的潜意识深处。
从此,她不再想着出去玩,她似乎都觉得,和小伙伴们一点都不好玩。直到她当了妈妈,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可以如此自由开心的玩耍时,那些潜意识的东西就被勾起来了。
原来被压抑的欲望一直都在,而这些欲望已经变成了成长的创伤。
02 我们会无意识地遵循着童年的模式
有位读者说,她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是父母却异常节俭。
从小就给她灌输:
家里穷,不能乱要零食玩具,衣服要挑便宜的买,这才是听话的孩子。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她零花钱,她说上学的时候,看着同学们有钱买零食,她非常的羡慕。
她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捡亲戚穿剩下的,偶尔有了新衣服也不敢穿,怕穿坏了就没有了,生活得畏畏缩缩。于是,越来越佛系,越来越不敢提需求。
哪怕她后来自己工作挣钱了,还是不舍得为自己花钱,衣服也舍不得买好的。她说自己不知怎么地,就有了一种我天生就不应该穿好衣服,不能用好东西的感觉。这种自卑深深的刻到了她的骨子里。
面对这些,她还能自我安慰说自己是个节俭朴素的人。但是,问题还出现在了她的工作上。因为欲望被无意识的压抑了,她也就变得没有生活的动力,她对工作也缺少上进心。
虽然她口头上说想多赚钱,但是曾经有多次晋升的机会,她都有意无意的错过。
03 承认你的欲望 ≠ 一定要实现
当孩子的需求被一再被压制,孩子就会慢慢的压抑自己的欲望。这时候,孩子闹腾的,就不仅是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更是对欲望被压制的反抗。
马未都曾在节目中说起他和儿子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次他带儿子去逛商场,儿子趴在橱窗上看着里面的玩具,非常想要。但马未都不同意,说今天不能买。
他儿子说:“爸爸,你要是我,你就知道我多么想要这个玩具了。”
马未都在节目中说,他当时听到儿子的这番话,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要的并不仅仅是那个玩具,而是孩子希望你能够知道,他有多喜欢这个玩具,他希望爸爸妈妈能和自己在喜欢这个玩具的层面上,是情感一致的。
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可能不用给我买这个玩具,我也会很开心,因为你们理解了我的喜欢,但是如果你对我的需求,对我的感受这么漠视的话,我就会觉得心里特别的委屈。
只是,很多的父母仅仅只是在买和不买上面去工作,而没有听到孩子情感的需求。也许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但是我们可以承认孩子的需求。
我们可以拒绝孩子,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买,但是要和孩子确认他的情感需求和欲望:爸爸妈妈看到你很喜欢这个玩具。
欲望的实现,有很多的客观因素,也许我们就是买不起,也许我们就是不想买,那就对孩子承认买不起,对孩子说不想买,但不代表说孩子想要这个玩具的欲望是错的。
重要的是,欲望和情绪,都需要被承认。
The End.
撰文:吴在天
编辑:伏太因
封面图:《后翼奇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