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读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前天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谬误》,有点抬杠的意思,今天谈谈大道理。
小学生一般对《曹冲称象》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主要缘于这里面有大象,而且大象还上了船,这个桥段特别好玩。况且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更加激发契合了儿童心理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面对难题,不要固守成规,而要转变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这个中心思想,即使老师明确点出来,小学生也往往入不了心,理解难以深刻。毕竟,这个道理确实有深度,而小学生对思想深度往往是不感兴趣的。
我们再看另一篇《玲玲的画》,说的是画上落下一滴墨水,玲玲着急地哭了起来。可爸爸却提醒她依托墨渍画了一条狗狗,反而为画作增添了内涵。
这篇的意旨是看待问题要以发展的观点,多从正向、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习惯性地从消极、负面的方面看问题。
由此联想到墨子与耕柱子的故事,面对墨子的斥责,按照常规角度看问题,耕柱子有理由表示不满甚至愤怒。可如果换位思考,站在墨子的角度观照此事,则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并且会由愤怒不平迅速转化为心有戚戚心中暗爽。
以上信息均涉及方法论、世界观,以及思维、意识问题,对于精神世界的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二年级学生来说,难以认识到这个层次,只能作为思维训练的材料,给孩子们一个童年的思辨印象。
由此,不得不再次重申,学生们一定要重视课本的精读,然后辅之以适量课外阅读,一定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所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