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荐书小社
《一个人的朝圣》| 总要为了点什么

《一个人的朝圣》| 总要为了点什么

作者: 阿琢和阿磨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21:38 被阅读0次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

对于读书,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事情。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想和你分享一本书,和我的读书经历。

不过我更希望无论是不是读书日,你都能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来读一本书。

《一个人的朝圣》是我在大三时买的一本书,当时只是因为看这个名字感觉有文艺的气息,就买下了。

是讲六十岁的哈罗德,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工作上平平无奇,和妻子在英国乡间生活平静,也日渐疏离。就是一个平庸男人的一生,似乎只是机械性的完成这几件人生大事后,以为人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一天早上他收到了一封信,来自于二十年未见的好友奎妮。她患了癌症,给哈罗德写的告别信。这个消息使哈罗德在震惊、悲痛之下,写了回信。在他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自己的人生,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

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走到了最东北,用了87天的时间,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一路,不仅为了好友的生命,更是一条自我发现、回归爱和生活的一条路。

其实这本书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就是平平的叙述一个男人的徒步之行。前面的情节也有一些枯燥。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没意思。可能在当时我的思想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无法接受小说里人物这样平淡的人生。看了一半也就搁置了。

就像那时看电影《山河故人》时,感觉是我看过的最没有意思的电影。人生不就应该是过得有意思才行吗。无法接受别人咸鱼一样的生活。那时,我无法从每个人物身上发现他们认真生活的样子。

而再次拿起这本书来读,已是过了三年之后。

经历了准备考研,考研失败,毕业没有工作,又全职在家考研,最后成功上岸的一系列过程。似乎终于丰富了我平淡的人生经历,思想上也有了很多转变。

虽然依然是那个不愿意过着索然无味生活的我,但是变得好像可以接受生活的任何一种状态了。也可以接受别人不一样的生活。知道了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不是只有惊天动地才是人生,平平淡淡亦是人生。

看过了世界的一些模样,慢慢学会接受了外在事物的发生,接受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观。所以当我换了另一种心境来接着读书的时候,也就从中收获了更多。

哈罗德走了87天的路去重新认识自己。在还未来的及想清楚就已经上路,已经走出很远,直到和加油站女孩的闲聊才启发了他。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有一个目的或理由的。

就像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往往没有那么多准备好再出发,更多的是没有配好剑,出门已是江湖。但是只要你迈出了开始的步伐,那么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花慢慢开了。

这一路上包含了哈罗德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对生活,对工作,由简至繁,又自主的化繁为简。你似乎在这平凡的一生中能找到很多自己的影子。

他一路上都在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感到内疚自责,为自己做错的事感到懊悔,他想要找到造成这些不幸的原因。而最后发现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恰恰是自己对于过去的痛苦和遗憾的执着。

哈罗德的旅程走到尽头,也并没有像他坚信那样改变老友奎妮的死。但一切似乎又有了不同。如果说旅程改变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

所以我总觉得读书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并不是每一本高评分大家推荐的书都适合你,可能只是适合不同时间段的你。

你在不同的经历下,理解的也不一样。

书是我们认识世界,连接自己的媒介。

为什么要读书,最开始只是为了多读书,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可以炫耀。感觉自己很厉害的样子,获得一种内心的成就感。后来可能是想要从中找到一些人生困惑的答案。

我们总是带着目的去做某事,好像没有什么事是没有目的的。

这并不是错,人就是应该有欲望,才能为了心中的欲望去努力。

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你有欲望,但是想要不劳而获。不管你为了什么目的去读书,你都收获了这个过程中的思考。

我们都是为了到达心里预设的终点而出发,只是在路上你遇见了风景,遇见了同伴,也可能遇见阻碍。

那些你预料未及的不正是人生真正的色彩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朝圣》| 总要为了点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iz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