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小长假,除了表达思念的活动外,大家都会在这明媚的日子里去捕捉春天的气息,去郊外的田野、河湖等去露营、踏青,上一座春山,让心情舒畅,调整一下思路。
毕竟一年的三个月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过去了四分之一。
要说工作、生活等等有什么起色的话,好像就是忙于手头上的一些事,没有太多的深入谋划和思考,但是接下来的四分之三的时间,还是要好好谋划。
那就乘着春天的列车,去播撒种子,这个种子可以是关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是关于网络思政教育的、是关于学生成长成才的。
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最近的热点都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美和年度人物的评选、思政专项课题的申报上。
也很一些辅导员做了交流,总是在申报的时候发现积累的、凝练的东西有点少了,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在材料的撰写中就会记“流水账”,缺少一些工作方法的描述。自然就会觉得材料写不好,没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还有课题的申报,因为没有前期的积累,在研究基础上“一片空白”,平时没有做好基础研究、调研分析,总显得有点“能力不足”而“畏缩前行”。
其实,如果要“破茧而出”,肯定需要前期的积蓄力量,而这都是辅导员平时要下功夫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学习,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在具体工作上,落实在学习参考文献和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上。
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干劲,做一个有心的人,从工作当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对于网络思政教育,参加了几个工作坊,感触也是比较深的。
有的老师善于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找到网络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和专业结合得比较紧,拍摄相关视频,不断完善思政工作的育人路径和水平。
他谋划的视频播放量都在200万+,都是和专业有关,和学生的成长有关,从学生的视角看到成长过程中的焦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讲清道理,启发思考,这是最好的生动教材。
有的老师善于针对教育部和省厅的“一节一推选”和思政精品项目,提前做好了申报的准备,从题目、题材、形式、内容等方面多吸收一些意见和建议,提前谋划和实施,在工作实践探索中不断厘清思路,撰写网文、案例、项目,一步步来,也一步步修正。
网络思政的成果,不仅仅是一些文字,还有视频,H5,海报等等,要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有一些前期量的积累,才能到达质的变化。
对于这段时期的学生成长热点,就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路了。
考研第一轮复试的结果基本上已经出来,4月8日调剂系统开放,能否成功“上岸”就要把握好这样的一个机会,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继续参与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未来的更好发展夯实基础,也为了扩大眼界,增强竞争硬实力。
辅导员反复劝说过一些分数不高也不愿意调剂的同学,尽管很多人说这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二战”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实现的又有多少呢?
如果第一次研究生考试你都不能“一战到底”,不愿去尝试和积累复试经验,怎么又那么有把握第二次就一定成功呢?
理解学生此刻的想法,辅导员也年轻过,年轻的想法不一定深思熟虑,敢于去尝试、去直面我想才是最好的一种态度,即使磕磕碰碰,但是一直向上,不也是很好么?
围绕毕业生的还有就业问题,最近几个超火爆的用人单位确实也吸引了很多同学,积极主动去争取一些机会,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些可能。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四月的风吹来更多的讯息,要想在未来有机会有所收获,珍惜好当下是关键,落实好目标是前提,选好题、开好头、起好步,就是对春天最好的承诺。
四月里的春天格外温暖,山川大海,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期待,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认真对待每一天,我想,你的每一份努力,未来都将绚烂成花,繁花似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