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下热点
“感谢贫困”:不仅错在归因,更错在动因

“感谢贫困”:不仅错在归因,更错在动因

作者: 江上小堂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22:05 被阅读15次

    “感谢贫困”:不仅错在归因,更错在动因

    江上小堂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写下的“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 文中写道,“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文章读上去情真意切,不像是应景之作,可以做为分析的基础。

    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名学生之所以能考上北大,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此优秀,应归因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自己的天赋、勤奋和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状态,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在当今的高强度重复训练的教育体制下,非常非常难得,可遇而不可求。而她各个阶段的学习条件都不算好,不是她比其它人更加优秀的原因。

    显然,贫困与她的优秀没有直接的联系。那有没有间接的联系呢?那么这些因素中,唯一与贫困可能有因果关系的就是勤奋。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天赋和求知欲与贫困都没有联系。这些因素对于家庭富裕程度是无关的。不能说越贫穷,家庭就越重视教育;越贫穷孩子越聪明;越贫穷求知欲越强。

    但勤奋确实有可能与家庭条件有些关系。家庭越贫穷的孩子可能学习越努力,工作越努力。但不是绝对的。即使有相关性,也只是反映在宏观上和统计上。具体情况则很难说,富裕家庭孩子也有勤奋的,贫穷家庭孩子也有不努力学习的。没有机会看动画片和打游戏,也不见得就愿意学习。也不能断定,如果这名学生家庭条件富裕,她就没有现在这么勤奋了。所以,即使要将她的勤奋归因到贫穷,影响也是很弱的。

    而且,贫穷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并不一定能弥补贫穷所带来的损失,“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视野的扩大能弥补不够勤奋的损失。

    总而言之,贫困并不是她今天这么优秀的主要因素,而是更多地限制了她的发展。如果她家庭条件富裕,受到更好的教育,眼界更开阔,她应该会比今天更优秀。

    那这名女生为什么会认为是贫穷让她变得优秀呢?这出于她的动因上。虽然我们看到她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摆脱贫困才是她努力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正是处于贫困而又想摆脱贫困才是她勤奋学习的动因。所以,她才会产生动力,从而错认为应该感谢贫穷。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无意批评她的这种动因。每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生活的欲望和权利。但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分配的不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缺乏权利造成贫富的悬殊,从而又导致绝大多数人将富裕当成人生的追求和目标。而少有将真理、正义和创造性活动当成人生的追求。这并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只有在平等公正,自由竞争的社会里,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得到应有的报酬,得到富裕安足的生活,而不会陷入贫困。从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条件。

    但错不在她,而错在社会的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使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信条大行其道。而歌颂感谢贫困则掩盖和抹杀了这些问题,让人们误以为贫困和贫富悬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感谢贫困”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贫困那么好,那又为什么要摆脱贫困呢?不安于贫困呢?不让自己的孩子有“感谢贫困”的机会呢?

    2018年7月31日

    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贫困”:不仅错在归因,更错在动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kk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