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探春管家
管理,是门高深的学问,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管理者这个职位的。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那就更难了。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深邃的洞察力,要有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否则,很难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竞争压力。优秀的管理者还要有敏锐的思考能力,以及严格的执行力,同时能够做到自我约束。
评判一个管理者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一定不是听他(她)怎么说,而是要看他(她)怎么做。简而言之,就是看他(她)能否做到知行合一。
4.2.1探春被提拔的背景
由于年事太忙,凤姐累得小产了,一个月不能出门理事,所有事情只能让平儿来回王夫人,王夫人觉得精力不济,先是“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结果李纨却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无可奈何之下,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接替凤姐管理内部事务,等她将来调养好身体,再将管理权交回凤姐就行了。
同时,王夫人“又特请了宝钗来”,亲自请求宝钗予以协助管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话,让宝钗无法推却,便答应了。至此,荣国府子公司步入一个全新的团队管理模式。
虽然荣国府的团队管理模式采取的是任命制,并没有严格区分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制约职能,但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了三驾马车管理模式雏形,对现代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新管理模式下的探春理家,一直被很多红迷所津津乐道,那么问题来了,探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吗?
4.2.2探春上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探春上任,自然也不能例外,她虽然没有“吹着尘土找裂缝”似的对凤姐的管理模式进行全盘否定,但却当着众人的面指出很多问题加以批判。好在凤姐的助理平儿不卑不亢,顶住了这次无情的打压。
对于探春理家,读者几乎是一边倒地予以肯定,鲜有不同声音。我却持不同的看法。先不说探春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原因否定凤姐的管理,也不去评论她是否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仅从管理学角度看,探春就算不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甚至不能称其为合格的管理者。
探春的行事风格,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通用做法,也是制约企业难以实现长远发展的原因之一。企业换帅,新的管理者上台后,往往是对上届管理者的决策部署进行彻底否定,开启自己新的管理模式和方向,很难做到竞赛场上那种一棒交给一棒跑、直至终点的接力赛局面。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是企业存在,在其他领域也很常见。如果原来的决策真错了,改过来并没有问题,但很多时候是原来的决策并没有方向性的错误,而是后来者认为沿着别人的道路和方向走,无法彰显自己的“本事”,所以要改弦更张,祭出自己的“三板斧”或者是“大杀器”。这样做的后果,实质上是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内耗和撕裂严重。
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曾说过家里人“自杀自灭”的话,其实,她自己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在行使管理权时,她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探春管理公司内部事务,如果仅仅是为了弥补凤姐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倒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是她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有些欠妥,值得商榷。毕竟,这样当面鼓对面锣地公开批评前任管理者凤姐的“不作为”、“乱作为”,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比她强,但却不利于公司和家庭内部稳定和团结,尤其是容易造成队伍思想混乱,分帮立派是在所难免的。
可惜的是,探春的初衷并不是想“纠错”这么简单,从下文可见,她看凤姐和平儿主仆“不顺眼”才是关键。仅因为吴新登媳妇的刁难,她就迁怒到凤姐和平儿身上,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指平儿)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便生了气。”从作者不动声色地描写来看,探春实际上是个比较“难缠”的人。
此处,也是书中明确给出了探春不是一个合格管理者的证据。迁怒和偏见,是管理者的大敌。只要是心怀偏见,就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再加上迁怒,评判人和事时,就更做不到公平公正了。
原来公司规定的诸多项目,被探春明令删减下去也无不可,毕竟不合理的就应该免去,但问题是李纨和宝钗也是管理团队之一,宝钗是客,即使可以不用征求她的意见,但王夫人安排探春协同李纨管事,所有这些事情,探春是不是应该先有提议,再相互协商,最后制定出一个规则来呢?探春如此管家,即使是凤姐和平儿心中可以释然,李纨能够释然吗?团队管理决策,是集体决策,而不是个人决策,否则就容易沦为“一言堂”。决策,必须要符合决策流程,先民主、后集中,才是正确的团队管理方式。
作者如此写探春理家,写她母亲赵姨娘大闹也不变更祖宗定下的规矩,自然是为了想表达探春的管理能力、原则性强和非同一般的见识,但读者从之后凤姐与平儿的交谈看,凤姐并没有因为探春的打压而心生不满,而是明白探春这样做的用意,真可谓是惺惺相惜,而从书中探春对凤姐的描写看,却未必如此。仅就此事而论,凤姐的格局就远大于探春,这是不争的事实。
初于2022.3.6
定于2022.3.12
NO:【2022】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