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 《肖申克的救赎》
"不思进取、稳定、工作压力小、人际关系复杂、论资排辈、没有前途、温水煮青蛙",看到这些标签,你想到了什么?
对!就是体制!
大千世界,什么都有,在我们大中国,就有体制这么个东西。体制像一面高墙,将我们与社会上的另一部分隔开,将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叫做体制内,一部分叫做体制外。无论是好是坏,体制都确确实实存在;无论你高兴不高兴,体制都有它的优势,同时也有着它的壁垒。
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呆了将近14个年头的人,我想对于体制的认识,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文章开头所描述的标签,贴在体制身上大部分都是对的。但是,它也只是体制生活的一个侧面。这篇文章所要告诉你的,也许是在高墙外的你所看不到的体制生活。
1.
老余师傅是电厂里的老员工了,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站的时候就被从内地电厂调了过来。那时候的中国,刚刚改革开发,而那时候的深圳,也刚成立特区没几年,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当时还是小余师傅的老余师傅年轻活跃,而且胸怀壮志,但是现实却让老余师傅吃了瘪。身为体制内的人,老余师傅是憋着一股劲儿没法往出使,不知道该做点儿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他的学历不高,只有中专,这让他在看重学历的体制内越发难混。这个现状一度让老余师傅寝食难安。
但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们的老余师傅,因为他是个聪明而且有想法的人,看着每天巡检的一堆机械电气设备,他有了主意。
从此,老余师傅天天扎在机器堆里研究机器设备的结构,各种阀门、管道、风门的结构都难不住他。熟悉了这些之后,只有中专学历的他自学了机械设计,开始的时候帮人家设计些小部件,渐渐地,也能接大活了,再后来,他负责技术,他老婆负责外联,合伙开了自家的公司给别人制图,从此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
他算是电站里面最先富裕起来的几批人之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生活的胜利,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2.
在核电站,有一群最核心的技术人员叫做操纵员。所谓操纵员,就是指操作反应堆的这么一个岗位,就类似于飞机的飞行员、高铁的驾驶员一样,是核电站的核心岗位。考到操纵员之后,薪水不但比同来的其他部门的人要高一大截,岗位级别也是要高很多,而且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核心岗位,干好了就会前途无量。但是想要成为一名操纵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每天学学学、考考考,还要兼顾工作,不死也要脱层皮。
考一个操纵员的流程大约是这样的。首先,从学校招过来的新员工,先要在现场熟悉设备起码一年,考到现场操纵员后才能有考操纵员的机会。而每个现场操纵员只有三次考操的机会,一旦三次都没有考过,那就将终身与操纵员无缘,如果走操纵员路线的考不上操纵员,基本上事业就是止步不前了,除非调去别的部门。因为核电站有别于常规电厂,一旦有放射性物质泄漏便是国际上的大事件,所以,本身对与安全的要求非常高,这就对操纵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上,每个操纵员,几百页的核电站系统流程图是背下来的,上万个设备,每个设备放置在现场的哪个地方要比对自家门朝哪开还要了如指掌。而电站为了让这些员工熟悉电厂的现场设备和系统流程,就实行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考试制度,并且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如此这般,最快也要三年才可以考操纵员。在这三年中,备考人员简直受到的是非人的"折磨",既要上好班,也要学好习。
但是,如果你以为做好了以上两样就算合格的话,那简直是"too simple too navie"。除了考试成绩和工作成绩这两个个硬指标外,在面试环节考官的印象也非常重要,因为面试环节考官大部分也是由本单位的人员组成,所以,平日里"做人"也很重要。大家一个单位的,平日里吃住都在一个地方,彼此谁能不了解谁?这绝对不是考试一时表现良好就能过关的。所以,为了顺利过关成为一名操纵员,大家也是拼尽了全力,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所有的就是工作-学习-考试三点一线的生活。
都说体制内的工作轻松、压力不大,我却在这些操纵员身上看到了责任和担当,平时上班时间,他们非常忙,整个机组一个班内大大小小几百项事件都需要他们去处理,而且每件都必须处理妥当,因为你不知道哪件事情处理不妥的背后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就包括按一个按钮,也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安稳的工作,美丽的工作环境,看看操纵员,才知一切来之不易。
3.
我刚到电厂的时的第一个领导是个工作非常拼命的人。当时我对体制内的工作的认识也跟外面很多人差不多,觉得在体制内嘛,做事不就是糊弄糊弄就完了,人际关系更加重要。但这个领导却是一个真真实实做事的人,而且确实是很有水平,这让他在很多人眼里成为了一个异类,觉得他瞎折腾,反正又不会失业,那么较真干什么。但他并不在意别人的这些说法,反而告诉我,肯干活、乐于干活的人在哪里都不吃亏。他一件件事情做出来给大家看,渐渐地,大家觉得似乎认真点做事也挺好,而且在新的做事的氛围中似乎感觉比原来还要好,因为人更加充实了,团队更加有活力了,而且有更多的成就感。于是,他的很多理念也慢慢被别人所认同了。这个领导在我们部门干了两年之后就高升了。前五年听说已经坐上了集团内另一家公司人力资源老总的位子,前两年又听说,他从集团跳出去了,去了外面一个更大的世界。
你看,体制内的人也不都是些混日子的人,"有些鸟,它耀眼的羽毛是怎么也藏不住的,总有一天,它要振翅高飞。"
体制内或是体制外,都只是一个平台,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不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人在努力地生活着,无声地奋斗着,含着泪水骄傲并且欢笑着;同时,也有人浪费时间,混着日子,毫无建树。
人和人的差别,环境自然是一个因素,但是,能够扼杀一个人前进动力、奋斗生机的却永远不会是环境,而是你自己。纵然,在体制外有更大的机会,但也有更多不思进取的人;诚然,在体制内是温水煮青蛙,但也有很多充满危机意识的人在时刻警醒和鞭策自己,从而塑造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