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这篇文章,我是要挨骂地。我本人是提倡放生,也是放生者,绝无反对放生,绝无对放生者或团体、寺院,说三道四。
放生
以前,我也刻意的去买物放生。后来逐渐的放弃了这种,主动买物放生的做法。前几天有从南方来的几位学佛人,建议去放生,我拒绝了。佛法虽止恶不止善,但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虽然去市场上买物放生是善举,但缺乏智慧、有意而为前提下的放生,它的弊病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市场买物放生很值得提倡,毕竟从杀生中,走向了放生护生的觉悟。不论其放生的出发心如何,都值得赞叹。如果学佛数年之后,依旧停留在去市场上买物放生,很值得反省和思考了。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有念头和想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完没了的买物放生不止呢?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放生的功德?为了减轻或使疾病好转?为了积累福报?为了了生死?为了父母?还是随大流?还是慈悲?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所放生的心态,究竟是哪一种呢?是无心放生?是随缘放生?还是有目的有计划?放生的心和什么有瓜葛呢?每每见到放生者,放生之后从自己、孩子、父母到六亲眷属,法界众生回向个够?那么这是不是用放生来作为一种交易呢?所放之物的众生已经很凄惨了,幸好遇到这些学佛人,而免除油炸刀下之苦,得以放生脱难,却没曾想到,放生它们的这些人,没完没了的回向。真正的放生,解救刀下之生灵,救其一命,给它们皈依三宝,也就够了,何必还要建立在它们痛苦之上的回向呢?死死盯着那些将要死去的众生,去买来它们放生,索取所谓的功德、各自不同心态去放生,贪心为主的放生,要是我说,某些佛教徒看似慈悲放生,内心中是残忍、麻木和无情的。对待弱小的众生,会恭 恭敬敬、耐心有余、慈悲无限,或许对待他们自己的亲生爸妈,能吆喝或不屑一顾……既然能对弱小的众生如此热衷和慈悲,想必对天下所有的人,也应该恭敬和慈悲吧!若是对天下所有的人,并没有恭敬和慈悲,也许放生有大大的功德,而对天下所有人的恭敬和慈悲,是涵养的问题,是包容的问题,是没有放生功德大的问题吧!
放生,是让我们明白不要杀生的道理。能不杀生者,即名真放生。在《大集经》中,佛说:休息杀生获十种功德。诸仁者。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得无所畏。二于诸众生得大慈心。三断恶习气。四少诸病恼为事决断。五得寿命长。六为非人护持。七寤寐安隐无诸恶梦。八无诸怨仇。九不畏恶道。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诸仁者。是名休息杀生得十功德。正如同涤华禅师对十善的解释:能无十恶者,即名十善。
02年之后,我在没有刻意的去市场买物放生。也提到随缘放生,就是遇到将要被屠宰的众生,一定要救其生命。话说完开车离开的时候,在转弯处就看到羊汤馆,将要宰杀一只羊。将其买下,送到了寺院里。04年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看到前车一车狗,观察后得知大多为偷到而来,因为狗的品种不同,大小不一。和大连居士努力下,最终买下了60只狗,送到了寺院里。在以后,只要看车途中看到将要宰杀的生灵,基本上都买下来放生,有狐狸、有甲鱼、有淡水鱼。有次在街边偶遇卖鹌鹑,10元三只,当场剥皮,扭掉脑袋,就统统买了下来,送到大连三十里铺某寺院,遭到僧人反对,说这种鹌鹑活不了,买了也白买。其实,不指望他们能活多久,买它们是解除被杀时候的恐惧和痛苦,自然死亡,是自然现象。另一个也减轻了杀者的因果。
《十二品生死经》云: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死者。谓八等人也。六曰欢喜死者。谓行一心也。七曰数数死者。谓恶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谓凡夫也。九曰横死者。谓孤独苦也。十曰缚著死者。谓畜生也。十一曰烧灼死者。谓地狱也。十二曰饥渴死者。谓饿鬼也。比丘当晓知是。勿为放逸也。
随缘放生,我觉得挺好。没有刻意的计划,也不去杀生之地,故意去购买。随缘放生也符合《梵网菩萨戒》中,要求佛弟子,遇到所杀之物,必须要救其性命。佛也要求,受持戒律之人(包含五戒),不能前往杀生害命之处。《善生经》云:受戒者。五处不应行。谓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等。有五种业不应作。谓卖毒药酿皮樗蒱围棋六博歌舞唱伎等。并不得为。亦不得亲近如是人等。
众生各有业力,杀者和被杀者皆有因果所在。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因果。正如同《楞严经》云:杀羊者,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川大陈兵教授曾说过:有的动物,有此劫难,是来了因果,也是偿还果报。被宰杀,了这个因果后,就能转善道。放生的人并不知道,救其一命后,其因果未曾了,结果还要轮回做一次畜生,了被杀的因果。并不是说,你放生后给它们念个神咒,那个东东摇晃一下,它就立马解脱了,去极乐世界去了。佛法要是这样神奇的话?地藏王菩萨该下岗了失业了。从此娑婆世界再也没有战争了,因为杀者和被杀者,都立地成佛了,还杀来杀去的干吗?有这个道理吗?这明显是违背因果,违背佛陀教理,这种类似皇帝新装,并不高明的骗术,却横行天下的学佛人,西藏喇嘛教的忽悠,赵本山面对后要逊色万倍呢!
经营水产、家畜的商人,除了初一十五外,问佛教徒要诸佛菩萨圣诞表,每逢这些日子大量的进货,等待放生者购买。更可笑的,这些商人附带赠送一些生灵,作为让他们下次在购买的念头。商人在商言商,而这些佛教徒称之他们有善根可度化。久而久之,商人为谋利,也成了佛教徒,加入到他们中,打探情报,为了更好的贩卖赚钱。遇到大手笔的放生者,唯恐买不到活物,只好提前预定。购买的时候,仿佛就是大施主,理直气壮的讨价还价,其实放生的时候,价格合理没有必要讨价还价,这里面也有因果,过分的讨价还价,这个因果还没有了。《萨婆多论》云:五戒优婆塞听贩卖。但不得作五业。一不得贩卖畜生。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家。二不得贩卖弓刀箭槊。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杀害家。三不得酤酒为业。自有者听直酤。四不得压油为业。外国麻中有虫故犯。准此无虫应不犯。五不得作五大色染。多杀虫故。如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入五大色数。其中,自有者听直卖,有不得讨价还价的意思,不得去屠儿家(当今可以理解为摊位,等杀生的地方。)
杀生在于心念,《优婆塞戒经》中:若见到残忍屠宰之人,若起心动念,其人该死,七日之内,屠宰之刃不论死于何种方式,起心动念者犯不可忏之罪。由此可见,学佛修的是自心,戒律以摄非心妄念为主。至于说是前念还是后念,因人而异罢了。
大量不理智,不智慧的放生,等于害生,等于没事找事,自寻烦恼,于解脱道无关,于持戒无关。结果呢,寺院,有了下属的动物园,和尚成了动物园园长,居士成了动物园的饲养者。那这,是不是一种福田倒流的行为呢?沙弥不能接收比丘的伺候,在家人不能接收沙弥、比丘的照顾。福田之中,也没有伺候动物这一说。有花费成立动物园的资金,成立如法僧人安老院,居士安老院,不仅解决社会问题,也为佛教界带个好头。这成立放生乐园的动物世界,看来中国人真的是富裕了,真的是有钱了,真的是无事可做了。真的是动物之命,高于僧人,高于居士,高于人类了。他和本师舍身喂虎,是不同的。菩萨可以舍弃身体,满足众生愿望,是佛允许和提倡的。
大连三十里铺的某寺院,几乎成了动物园,居士放生时候还要留下饲料钱,并且还要每年化缘饲料钱。寺院里的鸡鸭等下了蛋,可以吃,可以卖给居士,名曰未受精的蛋可以吃。寺院里的动物,要面临一个生育的问题,如果给动物结扎,那明摆着因果很大。佛教戒律也好,修行法门也好,都是自愿选择行为。没有强迫,没有强行。畜生终究是畜生,做畜生的业力在那摆着,来世也许这个因果更加深重吧!大自然的和谐,成就了生物链,顺其自然,是符合天地道理。终不能为了所谓的众生和谐,让食肉动物都去吃草吧?大自然里没有这个规律。
护生
领养动物,成了放生者热衷的事情,几年前我提出了放生勿忘护生,并不是为了领养动物。而是力所能及,喂流浪猫狗、冬季雪天中的麻雀等。宣化上人反对在家人饲养动物,也说出了道理。我住小区内的一只花猫,从我入住到现在下了30多个猫仔。我一个也没有饲养,任由它们在小区里或被人抱走。如今它做了姥姥,它孩子在西门口下了一窝猫仔。它在东门也下了一窝猫仔。有学佛者知道后,质问我为何不给猫猫做结扎手术。在他苦苦逼问之下,我反问他做结扎手术,有因果否?其人又云:你不慈悲,小区车多,猫猫不安全……容易死掉,你为何不饲养它们,你嫌弃它们是猫吗,难道众生不平等乎?就算你不养,为何不号召学佛人领养呢?本想给他个大嘴巴,想一想他愚痴,我岂能跟着一起愚痴。
六祖在猎人堆里十六年,吃肉边菜,随缘偷偷的放生。难道六祖不慈悲乎,六祖是道性人唉!南泉斩猫,岂不大恶之人了?我若养猫,为不务正业。难道世界所有的动物,都要抓回来饲养,方是慈悲?六祖云:色类各有道,各不相妨碍。它生活它的,我没有害它之心,有机会就喂喂它们,那是我的本分,何必多此一举,自寻烦恼呢?而去强行的改变它们的因果呢?满大街的流浪猫狗,你从什么角度上看出来,它们幸福或不幸福。这个所谓的幸福不幸福,还不是从我们的我相,众生相上出来的呢?做这些动物们的代言人,其实还是我们自己的分别作怪。
《优婆塞戒经》云: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人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是说。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
我的护生观点是,给它们自由,让它们和大自然接触而生死由命。
我的车后有一把坚实的铁锹,干什么用呢?开车的路上见到死去动物,就停下车用它来掩埋尸体。有车的学人,也可以准备一把坚实的铁锹,这也是慈悲心的培养。
布施
对于布施金钱放生,能引来家庭中很多矛盾。自己是单身还好,或家人支持理解佛教。否则,不明理的人很难理解,出钱去放生。引用经典关于布施方面的事情,供大家参考!
《优婆塞经》云: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当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报恩。
《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应时之施有五事益。云何为五。一者施远来人。二者施远去人。三者施病人。四者俭时施。五者若初得新果蓏若谷食等。先与持戒精进人。然后自食。
《菩萨地持论》云:一切施者。略说有二种。一内物。二外物。菩萨舍身。是名内施。若为食吐众生食已吐施。是名内外施。除上所说。是名外施。菩萨内施有二种。一随所欲作他力自在舍身布施。譬如有人为衣食故系属于人为他仆使。如是菩萨不为利养。但为无上菩提。为安乐众生。为满足檀波罗蜜。随所欲作他力自在舍身布施。二随他所须。支节等一切施与。菩萨外施复有三种。一随其所求受用乐具欢喜施与。二奉事彼故一切舍心一切施与。菩萨内外物非无差别。等施一切。或有所施。或有不施。若于众生乐而不安。不乐不安。则不施与。若于众生安而不乐。亦安亦乐。是则尽施。
《大集经》云:菩萨有四种施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以纸笔墨与法师令书写经。二种种校饰庄严妙座以施法师。三以诸所须供养之具奉上法师。四无谄曲心赞叹法师。
《增一阿含经》云:若檀越主慧施之日得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辩。施命之时欲得长寿。施色之时欲得端正。施安之时欲得无病。施力之时欲得无能胜。施辩之时欲得无上正真之辩。
《优婆塞戒经》云:佛言。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破戒。二疑网。三邪见。四悭吝。复离五法。一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施时不说善恶。三施时不择种姓。四施时不轻求者。五施时不恶口骂詈。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选择恶物持以施人。三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施已见受者过。二施时心不平等。三施已求受者作。四施已喜自赞叹。五说无后乃与之。六施已恶口骂詈。七施已求还二倍。八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遇诸佛贤圣之人。若以具足色香味触。施于彼者。是名净施。
若人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涅槃经》云:菩萨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现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菩萨若见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布施则不具足檀波罗密。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菩提。
《未曾有因缘经》云:天帝问曰。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野干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物济一世之乏。增益系缚。说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智度论》云:佛说施中法施第一。
《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行于法施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弃舍恶事。二能作善事。三住善人法。四净佛国土。五趣诣道场。六舍所爱事。七降伏烦恼。八于诸众生施福德分。九于诸众生修习慈心。十见法得于喜乐。
《菩萨地持论》云:菩萨知彼邪见求法短者。不授其法。不与经卷。若性贪财卖经卷者。亦不施与法。若得经卷隐藏不显。亦不施与法。若非彼人所知义者。亦不施与法。若非彼人所知义者。亦不施与。若是彼所知义。于此经卷已自知义。则便持经随所乐与。若未知义自须修学。又知他人所有如是经示语其处。若更书与。菩萨当自观心。少有法悭者。当持经与。为法施故。我宁以法施现世痴哑。为除烦恼。犹尚应施。况作将来智慧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