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桃花三月开
福天福地福建篇一——闽都风彩(福州篇七)

福天福地福建篇一——闽都风彩(福州篇七)

作者: L乚桃花盛开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21:31 被阅读0次

    闽侯昙石山        闽清宏琳厝

    闽候县,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素称八闽首邑,县内著名景点有:昙石山文化遗址,十八重溪风景区,雪峰寺……

    1954年,考古学者从地处闽侯县,离开福州市区22公里的昙石山先后进行了八次的考古发掘,将30余座墓葬与两条壕沟等遗存完整保留,并建起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是福州远古时代土著居民的博物馆,它是解开福州人文历史之谜的第一把钥匙!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代遗存之一,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越人的发源地,距今已有4000——5500年的历史。

福州闽侯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主要展出:一1976年人类学者将考古学者从昙石山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观察和测量,发现五干年前生活在闽江口的昙石山人接近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同时又具备了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特征。到了20世纪最后一二年,学者们还发现昙石山人的颧骨下有一块骨骼,曾因为它是部分日本人的专有结构,因此被命名为:日本人骨,这算是考古与人类学上一次重要的发现。

    二建起了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是福州人远古时代土著居民的博物馆,它是解开福州人文历史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三昙石山人已学会狩猎,把动物遗骨改造成生活与劳动的工具。

    四昙石山人会烧制陶器,爱喝汤,饮食习惯与现在的福州人一致!

    五发现陶灯,人称中华第一灯。

    六在中下层文化堆积中,看到昙石山人还处于原始的公社氏族时代,但从墓葬上看到男尊女卑的埋葬方式,依稀看到了男权社会的影子。

    七昙石山山体的断层本就是一册历史书,压在最底层的是四五千年前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而在它的上层叠压着的都是三千多年前奴隶社会的文化,因为出现了殉葬制度(有狗,女奴,男性俘虏,各种陶罐)

    闽江口的文明,从这里起步,向今天走来,向未来走去。

    闽清县,别称梅,位于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主要景点有白岩寺,黄楮林温泉景区,宏琳厝……

福州闽清宏琳厝

    宏琳厝建在闽清县板东镇,位于坂东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风水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所谓: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真是一处风水宝地!宏琳厝由始祖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朝乾隆乙卯(公元1795年)始建,至其子宏琳(1823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28年,占地面积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老宅已沐风雨二百年,厝内子孙繁衍十一代,人口两千多人,遍布海内外!

    宏琳厝无论是从:一布局严谨,二功能科学三文化内涵三方面来讲都是建筑瑰宝!

宏琳厝 福州闽清宏琳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福天福地福建篇一——闽都风彩(福州篇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tm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