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型来驾驭千变万化的策划思维呢?
这里介绍一个策划的通用思维模型,用来解决我们入手项目的时候,作为思考的工具,即:十全十美策划法
“做……事,关键在于……。要针对……,鉴于……的形势,发挥……的优势,本着……的原则,运用……方法创新,通过……等步骤,经过……时间努力,实现……的目标。”
【十全十美策划法】,就是做上面的10道填空题,填什么内容?怎么才能填全更能填好?从而达到“十全十美”。我们以《隆中对》来逐一阐述。
第一个“全”:提出课题
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十全十美”的决策,策划“全”了,结果才能“美”。
许多公司、许多人花费了很大代价做了一件后来发现本来不应当做的事,无数教训证明: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重要得多!所以,提出正确的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证正确地提出课题呢?或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提出课题的失误率呢?这就需要规范地提出课题。
提出课题一般要分四个步骤:
1、方案假说。即根据个人经验和创新方法,假想多个解决方案。
2、必要性分析。即对假想的解决方案进行粗略的价值分析,认定具有解决价值,再进入下一步。
3、可行性分析。即对假想解决方案在操作层面进行粗略的分析。
4、规范立题。即对假象的解决方案进行属性分析,用规范的语句表述课题名称,定义课题。
第一个步骤,方案假说往往具有历史局限性,因为他是建立在个人的历史经验上的,经验主义害死人。运用经验与创新方法的直接结果是形成多个假想方案,这为进入提出课题的第二步——“必要性分析”奠定了基础。简而言之,就是有没有价值。然后进入第三步,可行性分析,行不行得通?
分析认为可行,就进入最后一步,“规范立题”,课题要素的功能是提出策划问题。正确地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所谓“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通”,
如果立题差之毫厘,策划结果将谬以千里。
课题定义用语规范化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减少沟通障碍,毕竟多数的策划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在上传下达过程中,“个性概念”容易造成误解,也就是培根所说的“市场的假相”——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思维混乱。
所以,规范立题的要领是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圈子流行语、行文惯用语等“通用概念”来定义课题。
总结而言:“创新突破-多案比较-择优选择-规范定义”,这就是提出课题的基本原理。
我们回到《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前两“顾”不得相见,我们姑且认为诸葛亮尚在准备当中。等准备好了,于是三顾就开始了,相见伊始,刘备开门见山,讨教计策,诸葛亮问刘备“愿闻将军之志”,刘备答“欲伸张大义于天下……”。
“什么叫伸张大义于天下?”,老板刘备提出了这个课题,首先看的是你如何理解这个课题,不能理解谈何解决?
作为面试者,诸葛亮是如何回答的?
《隆中对》的第一句是“自董卓造逆以来……”,最后一句是“……汉室可兴矣。”
同样是造反谋夺天下,但如何解读,打哪个旗号,是非常有讲究的。
董卓的叫“造逆”,我们叫“复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非常理解“将军之志”的,虽然这似乎不符合社会主流,逆潮流而动,本质上毕竟是“造逆”,但若把握得好“诚如是”,刘备的志向就是“复兴”汉室。这可就名正言顺多了。
我们的第一个填空题,回答“做此事,关键在于……?”相当于诸葛亮要回答:做造逆(复兴)的事,关键在于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