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Yamy被老板辱骂,商品化下的艺人该如何自救?

Yamy被老板辱骂,商品化下的艺人该如何自救?

作者: 巴黎夜玫瑰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21:47 被阅读0次

    如果不是这次吵上热搜的「被老板当众员工辱骂事件」,或许有很多人不了解Yamy。

    娱乐圈永远不缺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流量明星大战商业资本更是吃瓜群众最爱的戏本。以这种方式「火出圈」的Yamy,注定要接受舆论浪潮的席卷。

    Yamy本名郭颖。2018年,女团成长节目《创造101》大火,Yamy以第5名的成绩加入女团「火箭少女101」组合,并担任队长。

    Yamy的魅力就在于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辨识度:丹凤眼、细长眉,自成一派的冷艳气质,让坦率又大气的Yamy区别于流行文化下千篇一律的女明星面孔。

    问题在于,中国的流行文化圈,做好接受多元风格的准备了吗?资本操控下的明星,真的能逃脱模式化的命运吗?

    先回顾该事件的始末。

    2020年7月21日,Yamy在微博曝光了其经纪人兼老板徐明朝在员工大会上对她大肆贬低的录音,并配文:「我 到底是什么?」

    在录音中,徐明朝大喊大叫,无非表达了四件事:Yamy很丑;Yamy品味差;Yamy唱歌难听;Yamy没有自知之明。

    公开的辱骂,刺耳的言语,不屑一顾的语气,听着更像对手的嘲讽,很难想象这是来自自家公司的老板。

    徐明朝的话里话外,好像把Yamy当做公司的耻辱;在他的眼里,Yamy不是一个有独立尊严的人,而是一个摆在货架上明码标价的商品。

    录音一经爆出,迅速在网上形成舆论漩涡。

    对于艺人的物化是近年来娱乐圈的热门话题,为什么该录音能在互联网上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其一,它触及了很多明星艺人长年受摆布的痛,引起广泛的声讨;

    其二,徐明朝的行为让很多网友联想到现实中那个一面压榨自己,一面贬低自己的老板;

    其三,资本主义对人格的商品化,是扎在这个畸形的流量时代最刺眼的长矛,插着痛,拔出来更痛。

    一种比较主流的声音:反抗徐明朝这种「职场PUA」行为,即通过贬低下属、物化下属,把他们当做商品,毫不留情地压榨艺人的价值;这一派明星、网友鼓励Yamy做真实的自己,称赞Yamy有独特的美。

    而另一派小众的声音则认为:艺人作为商品,其外貌是评判其价值的核心要素,更有甚者认为,艺人的作用就是为公司挣钱。

    徐明朝只是把旗下的艺人当做「商品」,所以很自然地用衡量商品的目光评判Yamy,用商业标准给人估值,一边给她树立能为自己赚钱的人设,一边不顾情面地加以辱骂。或许,一切只是商业考量,根本没有「情面」可言。

    偶像、女团、爱豆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概念,而是日韩的舶来品。在偶像行业产业化的日韩,经纪公司在艺人还没出道前,就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个「人设」。这个「人设」,可不是经纪公司或艺人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数据说话。什么样的艺人、偶像更受大众欢迎,资本就向哪边倾斜。

    另一个同样参加创造101的选手王婷爆料:自己在做练习生时,被公司强加中性、装酷的人设。

    她在微博中坦言:那段日子我找不到自己,一举一动都不是自己的本能,好像在演别人。

    就连曾经红遍亚洲的滨崎步在一次采访中也说到:我只不过是为了实现别人梦想的商品。

    讽刺的是,正是现在举旗声讨的群众,为娱乐公司提供了量化艺人的数据。路人一边痛斥资本的趋利性和无良,一边享受着大数据整理过后,娱乐公司为他们推送的偶像、艺人。正是因为利益之所在坚不可摧,所以娱乐公司即使面对社会的质疑,仍对包装偶像、推出市场喜欢的「商品」乐此不疲。

    在这娱乐圈罗生门下,艺人该如何存活?他们是人吗?还是仅有利用价值的商品?

    如果高喊人权,对于路人来说,是一件极具正义感和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那些已经身处漩涡的Yamy们,真的能做到轻易撕去商品标签,活出自我吗?

    艺人们想获得观众喜爱,就要想办法提高曝光度,就要靠公司的包装和营销,娱乐公司根据市场喜好推出明星产品,艺人不服从管理,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雪藏。这条生产链如此环环相扣,使得艺人去商品化显得如此理想主义。

    可是,如果艺人不再为人,那么他们还能作为文娱行业的工作者吗?被剥夺了情感,不能选择自己穿衣打扮风格的明星,是否还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被经纪公司、社会氛围、刻板印象阉割了思想的艺人,是否还能当得起这个「艺」字。

    市场喜好绑架了明星艺人,而他们的固化又反向束缚了观众的思维;这样一个死循环中,像毒水一样灌溉文娱产业,使之逐渐凋零。

    现在市面上那些逻辑不通、三观炸裂、演技为零的电影、电视剧就是结出的毒果。

    普罗大众为何需要「偶像」?在中国古代,民众视诗人、老师为「偶像」;现代社会,有人以杰出政治家为偶像,有人以体育健将为偶像,有人以博学的教授为自己的偶像,也有人视明星为偶像。不难得出,人们需要一个精神上向往的对象。

    可是在「偶像产业」泛滥的时代中,明星艺人究竟是一种赚钱的职业,还是一种引领时代风向的精神象征?从艺人到偶像的路,究竟有多远?

    娱乐行业发展的历史中,在这样进退维谷的境地下,或许还是有一些成功自救,实现从艺人到偶像飞跃的案例,如MJ、梅艳芳、张国荣等等,在同样高压的环境下,还可以参考韩国知名偶像权志龙;

    你会发现他们作为成功艺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高质量的作品,二是价值输出。

    不可置否的是,现如今流量明星当道,明星艺人的价值被数据估量。但是这些数据量化下被包装的明星,只是一个任资本操控的空壳而已,当有一天,大众的审美发生变化、资本的风向偏转,再红极一时的明星也会像过期商品一样被抛弃。

    优秀的作品有着比一切人设和吹捧更站得住脚的表现力。纵观历史,那些能够留下名字的明星艺人,无不有着过硬的实力和稳定的作品产出。

    周天王14张专辑、数十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才是奠定他天王地位的基石;权志龙曾在三个月跑遍16个国家举办36场演唱会,从默默无闻到被封为韩流帝王,背后也是超强的创作能力和无数实力作品在说话。

    除了作品,拥有独立人格、能向粉丝输出优质价值观的明星艺人才是最具魅力的。

    衡量艺人价值观的,不是微博上长篇大论却错误百出的小作文,不是接受采访时高喊几句「金句」,而是通过作品、自己的言行举止向社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目前的娱乐圈内,明星艺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自己都没搞懂这个世界,就在包装下强凹人设,在镜头前说出不着边际的话语。艺人的学历不是唯一标准,但他们起码得为「艺」字、「德」字付出自己的努力,能向粉丝传达正确的观点。

    韩国有一位女艺人和Yamy的处境很相似——华莎。华莎出道之初,她的容貌并不被韩娱认可,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在她的新歌《Maria》及MV中都有所展现。

    拒绝被主流审美捆绑的华莎说出:如果我不是大众认可的美,那么我就定义一种属于自己的美。

    这样的华莎,在固化的娱乐圈中,为自己杀开一条血路。

    数十年来,粉丝们依旧视张国荣、尊龙、梅艳芳等艺术家为偶像,早已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出色的外表或高超的演技,更多的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而带来的震撼和钦佩。

    Yamy今天被顶上舆论的巅峰,但是一周之后,众人又会忘记那个被辱骂的女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种鸟的飞行方式是相同的,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依靠沿船体上升的气流和沿航线向前的气流提供浮力和推力,如信天翁;另一种具备强劲的肌肉,能带动翅膀长距离飞行,如野鸭或鸽子。

    依靠包装这样的外界浮力飞行的鸟,和靠自身实力翱翔的鸟,谁会走得更远?明星艺人与其等待资本没落,时代风向改变,不如着力于探索自救道路。

    文 | 见澄

    图 | 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Yamy被老板辱骂,商品化下的艺人该如何自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bg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