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喜欢发呆,思绪总是不经意的飘到来处,总不经意的回想起以前的事情。
相比接收很多信息,我更愿意发呆或者做一件生活中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我消息不灵通的原因,我有时候活的像个老年人,喜欢把时间花在放空。
今天看完《海上钢琴师》突然有了些感悟。原来,从小到大的环境影响,是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刻在骨子里的,无法抹去。
我的习惯也是如此,我突然理解了自己平时社交时有时候反应出的笨拙,表现的不自信,以及一些社恐的轻微特征。
总有人的童年幸或者不幸,不过是靠自己如何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为他好,其实好像并不是为他好。
我们怪一个人不懂得变通,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那个人。一个在深山里的老人出了深山便不再感到自由,一个在船上出生从未脚踏陆地的人不会感到安心。
善于变通,是需要机会和条件去学习的。勇敢,不止是敢于迈出去,选择承受自己选择的选择也是一种勇敢。
我们遇见爱,与世界经过,便以为可以拥有。我们努力去拥有,又不断的失去。
犹豫不决大概是放不下曾经或者幻想着过多的未来,心属于哪里我们无法决定,但人在哪里我们需要抉择。
哪有那么多纯粹的人,不过是抛弃一部分再获得罢了,为了几斗米折腰,为几辆碎银而奔波的凡人,我们总会想太多的如果......
面对不可控的事情,对未知感到恐惧,对陌生环境不适应。这些被现代人看起来是低能的特性,却忘了这仅是人纯粹的本性。
劝说一个人走出他的世界和人生,是因为我们并不理解别人的人生,不舍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私欲,成全他人的选择也许是真正的美德。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我是选择下船的普通人,我换了一座城,身体的新陈代谢,我的血液在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替换了一遍又一遍,我靠自己的挣扎选择着一种有一些身不由己的生活。
还好,我还算变通。我在一艘很大的船里,时常看不见海,也不止是我自己没有方向,下了船的人都一样,但我们都是自愿下的船,所以我们承受着选择的代价。
心之所向便是归处,当我走下楼梯时,就应该要想好了,我向往着追求自由。有些人看起来有选择,实际上没有选择,而我似乎还有的选择,什么都想要,会为此付出很多,此刻,我也感到很疲惫。对于过去,我放不下,也无法改变,更退不回。看清自己,不强求也许是解答。
海是尽头,是归途,更是开始。
愿船上船下的人都能如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