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说,每年农忙都会回家帮父母收粮食,自己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弯一次腰。同事说村里的老人不会算这个账,一次误工费再加上来回的路费,比一整年所收的粮食都多了。他们不会丢下土地,任你再怎么跟他们掰指头算账。你就只能花高价回去,赔着本儿去老家收粮食。
想想自己家里情况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两年村里把土地都集中起来承包了出去。走到这一步可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花了好几年。村里就有那么几户死活不愿放手,就是要自己种地,说如果不种地,闲着干什么呢。后来,虽然集中了土地。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在房前屋后又开辟了小块地来种菜,还有太过零碎的十边地无法集中,也被老人们翻开来种上了粮食,年年勉强收点口粮。
爸自己就曾算过一笔账,一亩地不过收千斤小麦,这是好的,很多时候一倒伏就只有八九百斤。一斤小麦一块钱出头,一亩地的收成不过千把块,这里面刨去农药、化肥、种子、耕种收割费,就不剩多少了。这还没算搭进去的人工,一块地要常有人在,施肥、锄草、打药、浇水,每一种都要好几遍,就得搭上一个全劳力。这样一算,完全是赔本儿的。去外面打工,一个月好几千,就这一个月的工资买下的粮食够全家人吃一年的,还吃不完。所以,种地是最没出息的。难道其他人不知道吗,谁又不比谁傻。
明知道赔本儿,但人们仍是放不下土地,因为土地是根。有了土地,心里就安稳踏实,走再远也不怕。无论在哪里,想到家里还有几亩地,心里就一点也不慌了。如果丢了土地,全部出去打工,又不是城里人,没有了根,在哪也立不住。一帆风顺倒还好,一旦有了点问题,心里就完全没了底。看看这次疫情,一朝封城,打工人多可怜,反倒是守着土地的人最从容。在外地,哪怕挣再多钱,都不如家里那几亩地让人踏实,那时农人的底气。
听到很多人说,再过几年,或者退休后,就回老家去,开片薄地,种点口粮和蔬菜,再养些鸡和羊,舒舒服服地养老了。当然这些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了,又有几人真正能做到呢。劳碌会一直如影随形,生活不会让人休息的。但,正因为家里还有土地,人才可以做这样的畅想,在这样忙碌焦躁的生活中给自己舒上一口气,缓缓神。如果把土地全丢了,连这样的梦也不会再有了,想想就觉得无限焦虑。
所以,赔本儿也好,不划算也罢,家里的那几亩地还是要一直种下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