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临湖—我深爱的家乡

临湖—我深爱的家乡

作者: 在水逸帆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07:09 被阅读0次

    临湖镇,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小镇,我深爱的家乡。它坐落在太湖平原的东部,东山半岛中段,东西频临太湖,北与胥口接壤,西南和东山交界。在太湖平原形成之前,先民们曾在沙坝上从事渔猎、垦植活动,明初渐成村落,清初始建乡,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6年,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整,由渡村、浦庄合并成立临湖镇。全镇区域面积5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

    渡村这块土地上,文物古迹俯拾皆是,底蕴深厚,渡村是“开门见水,外出乘舟”的水网地区。苏东运河穿境而过,河上桥梁布局合理,古朴优美,形态各异,富有情趣。有高耸挺拔的庄子桥,小巧玲珑的福庆桥,前后呼应的对方桥、太平桥,宏伟古朴的孔家塘桥,桥高身长的采莲桥,左右对称的黄垆桥平顶三孔的庵头桥;新泾港上有三根毛竹搭成一步三晃的竹夹桥,占家港有拉绳自渡的小推排(平底小舟),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一座座古桥穿越时空。1958年,苏东运河全面拓宽,拆掉了庄子、采莲、黄垆、庵头四座桥,后重建了庄子、采莲两桥,以谐音更名为壮志桥,采莲桥。 采莲的由来,还有西施的典故,渡村南面的福庆桥,俗称新桥,两岸石驳岸线条柔和,石埠头千姿百态,别具水乡韵味,苏东班轮船曾在此设码头。

    集镇沿河而建,街道狭窄,分前街、后街、横街。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江南特色。民国时期,镇上有南北杂货店28家,茶馆15家,烧酒行八家以及肉铺、鱼行、药铺、医院等。在一个小镇上能有这么多酒行还是很少见的,主要是因为渡村的烧酒业发达。抗日战争前后,上到豪门,下至百姓,几乎家家都酿酒,这是渡村的主要经济支柱。直到70年代,向东扩展新街后,成“丁”字形布局。90年代,在北端另建新街后,老集镇逐渐被冷落了。

    西太湖有菱湖嘴,古时候与余山相连。到清代中叶,冲出了十多公里阔的泄水口,形成了伸入湖中4余米的菱湖嘴,成了人们游湖赏景处。清代金祥麟赋称:“菱湖嘴畔水连天,渔父张罾夜不眠,网得鱼虾入城去,明朝买米不愁钱。”清朝康熙皇帝也来过此地。如今改造成了菱湖嘴公园。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湖—我深爱的家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fg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