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提到本自具足这个词,像是一贴安慰剂,舒服了那么一刹那,然后就是深深的怀疑,根本不相信。
如果说我已经本自具足了,怎么还感觉不到丰盛、富足,还在苦苦的挣扎?
原来我们离自己的本真内在太久了。偏离自己的中心太久了。
我们的本真是什么样子的?
那是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想象我们的生命存在一个能量图像,它有三个圈。
最外圈,我们称为保护层;第二圈是我们受伤的脆弱情感层,是我们经验恐惧和羞愧的一层;最后,中心的内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本质的位置。
在内圈,我们是舒畅灵活的存在。在这个中心,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状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
在这个中心,我们会觉得生命以及存在是合一的,会感受到爱、信任、朝气蓬勃、纯真无邪、趣味盎然、沉静稳定和深深的放松。
它是一个接纳生命、悲悯、放下、信任和不需多做努力的空间。
当我们来到这个中心时,我们的生命能量和活力会从这个内在空间自然舒畅地流泻出来,它可以是创造力、性能量、深层情绪、判断主张、舞蹈、玩乐、运动或任何能量可以流动的方式。
我们生来就在这个中心。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是纯真、信任、自然会去爱、生机盎然,没有保护层的,因为还没有经历到需要保护,我们赤裸裸、全然脆弱地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认同、姓名、地址,我就是我。
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当创伤出现时,我们丧失了原始的纯真和信任,使得另外两层形成。
中间层——易受伤的脆弱情感
我们小时候大多会有一些创伤,这些创伤的来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绝、被压抑、缺乏温暖、紧张、受虐、被比较、有压力、被苛责、被批判。也许这当中最大的羞辱是,我们不被支持做原来的自己,而被制约要成为别人(父母、老师、整个社会)所期望要求的人。
带着这些羞辱,我们的纯真、活力、爱心、信任……开始一一瓦解,不复存在。
纯真变成多虑、信任变成不信任、自然流露变成精神崩溃和自我怀疑、生机盎然变成沮丧和缺乏活力,总之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受伤了。
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和幸福感。
然而,在受伤之后,失去了内外的信任,脆弱感也就混杂了害怕、孤寂和羞愧。中间这一层变成了一个令人害怕、孤立、羞愧的空间,经历了社会和宗教多年来成功的洗礼之后,我们已变得顺服,不得不压抑个人的狂野和真实感受。
这是因为独立的个体性会让那些需要掌控孩童的人感受到威胁,也会唤起他们太多的害怕。
害怕和内疚通常会被使用来压抑小孩的生命能量,让我们忘掉真实的自我。我们的父母、师长和权威人物都是这个压抑过程的无名工具。
然而,能怪他们吗?他们自己也同样在这个压抑工具下求助无门。
除非我们循规蹈矩,照着大人的期望去做,不然就会面临着不被爱、不被赞同的危险。
小孩如不服从,可能会被处罚、虐待、孤立、拒绝,甚至有会被毁灭的感受。
照顾我们的人、老师们都以为这是为我们好,才非要将社会文化,这种压抑的价值观,强加在我们身上。
所以,我们在还是小孩保有纯真和接纳的状态时,便屈服让步,放弃自己浑然天成的活力生气和狂野气质,好去交换大人的爱与赞同。
每个人的自我感都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遭遇到这种直接的攻击,也因此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为了生存,也就落入第三圈外层的保护层。 不论求生存的策略为何,我们的脆弱情感被包裹了一层层的羞愧和惊吓。
这个第三层是我们用来将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伤的屏障,它也是我们用来掌控混乱生活的方法。保护层设法让自己不要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和害怕。我们会用尽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
在生活中努力奋斗、取悦别人、保持忙碌……。
这就是生命的真相,我们把生命最本真的美好深深的包裹起来,不愿意看见,不愿意打开,是因为在本真的外层还包裹着深深的脆弱,我们怕受伤,怕感受到痛苦,所以用厚厚的盔甲来掩盖,让我们看上去很好,很努力、很勤奋的去证明我们很好。
难怪伟霞老师说我偏离自我中心太久了。
我很努力,也很上进,努力的表现自己求得赞美和认同。
其实我是想满足孩童时未曾获得到的温暖与爱,期待在他人身上获得。
得不到就会陷入深深的失落与痛苦中。
生活中的事件往往是触动这个伤痛的扳机,担任这个角色的人往往是关系最亲密的人。还记得有一首歌吗?"你最爱的人,伤你却最深"。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让你感受到痛,也就是只有你最在乎的人才能穿透你厚厚的盔甲,扎到被你裹得严严实实的脆弱。
你也一定听过一句话"之所以你还没有改变,是因为你还不够痛"。
当你足够痛的时候,无路可退的时候,你只能绝地求生,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年,两年,也可能是更久……。
要相信这都是值得的,穿越这个痛苦就会重生,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力量,不然就会滑向无底深渊,就像轮回一样,苦痛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可能一次比一次更痛、更惨。
因为宇宙之父想让他心爱之子真正的觉醒。
我想我是幸运的。回看走过的路,对担任拯救我的人、事、物是充满感恩的,宇宙之父煞费苦心挑选了足可以担当如此重要角色人来拯救我脱离苦海,怎么能不感恩?
我的一只脚终于踏进了本质层一点点,看到了希望,更加的无所畏惧。
还要做影子吗?
影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内心早已具备我们所喜欢、所向往的特质,不然不能总是如影随形。那缺得是什么?就是勇气、胆量和坚持。
你很喜欢你的好朋友是吗?你很羡慕她的生活状态是吗?你是不是感觉她活出了你的渴望?
如果是的话,那还犹豫什么呢?
我特别喜欢张德芬老师,她的坦诚、柔软、敞开、智慧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我想我的内在也一定有她的这些黄金特质,不然我不能一直这么喜欢她。
你是否还听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爱也好,恨也罢,都是一种感觉,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看见自己,与自己相遇。
与别人无关,你本自具足。
我偏离中心太久了,回归落地的方式方法很简单,就是收拾好衣柜,厨房,没事的时候逛逛宜家,无印良品店,锻炼我内心的灵动性,让我更加的柔软接地气。
哈哈,伟霞老师,你的开的药方很管用,这也正应了《唤醒创作力》里的一个工具"艺术家之约",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与自己在一起,就是"恰当的奢侈"。
心自由了,世界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