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故事,和带着自己的故事看一个故事,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余华老师曾经说:“读书的好处是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知道自己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很宽广的,因为我能够接纳各种各样的我所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我所没有产生过的情感,我自己都能够接纳了,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个前提就是,这本书一定要跟你相遇,一种阅读和一本书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但也可能就是所有人都说好,你认为没有共鸣那本书,可能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是不要着急,你还没到和它相遇的时候。”
所以人生是什么样子的,人生海海,麦家描写了很多种人生,他们不同也相同,从零开始又走向了零,不同的潮起潮落,不同的人在意的不同,不同的人追求的不同,麦家想描写一幅人生的百态图。他以一个人的视角,我们看着这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跟着他的目光,上校的人生从神秘变得惋惜,很多人在讲上校一个人的故事,但又何尝不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面对上校故事的反应何尝不是自己的一个人生态度。
上校一生好像跟牢房扯上了关系,上校坐过日本人的牢房,国民党的牢房,共产党的牢房,上校一生救人无数,被称为“金一刀”,上校为了搞特务工作跟女鬼子扯上关系,女鬼子在他肚子上刺字,后来成为了上校一生的耻辱,甚至被污蔑为大汉奸。后来上校承受了很多,精神失常变回了儿童的样子,以前是耻辱的刺字一度被他拿出来炫耀。后来啊,上校去世了,去世时的智力只有三四岁,他的陪葬品是一些玩具,他的妻子把他的字重新刺成了一棵树,算是洗掉了冤屈,人怎么能脏着走呢,死了的人是不怕冷的,怕脏!
所以什么是生命的厚度呢,是一颗大树被砍掉以后那一圈圈的年轮?是上校从鬼门关拉回来的那一条条忠魂?是家乡人一句一句的人传人的谣言?还是上校养的一只只饱满的幼蝉?都不是,生命的厚度是,多年以后,我跟后辈子孙一段往事的时候,纵使心有雷霆,也会面若静湖,可能我们的人生,有过一段甚至几段难以提起的经历,可能我们每次提起这段经历都会心情难以平静,但是时间是有重量的,时间会带来很多,会带走很多,上校从三四岁又回到了三四岁,一千斤的目光,一千斤的羞愧,曾经时间拿走的,都会变成以后无尽的沧桑,堆积起我们生命的厚度。
父亲跟上校关系很好,但是爷爷异常的反对,父亲跟上校是从小的兄弟,爷爷知道自己的反对没什么用,每次上校来我家总是指桑骂槐的赶人走。后来红卫兵搞革命,开始批斗上校,负责审讯的小瞎子,看到了上校肚子上面刺的字,上校挑了小瞎子的脚筋手筋跟舌头,然后带着母亲逃跑了,只有父亲知道他在哪里,小瞎子开始污蔑上校是鸡奸犯,跟他关系极好的父亲自然被怀疑为鸡奸对象。后来及其传统的爷爷为了洗白,让姑姑跟踪父亲找到了上校的藏身地点,到了警察局要求抓了上校,看清肚子上刺的字,为自己家清白。后来,这件事儿被那个警察透露出来,人尽皆知。就是因为这样,我家被拆的妻离子散。
所以什么是人生呢,上校一生为国却被污蔑为汉奸,爷爷一生正骨却要忍受造谣者的污蔑,小瞎子断手断脚乞讨为生,我流落海外忍受着类似包身工的生活。生活是如此的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的活着。我一个十七岁的乡下傻小子,付的出死的勇气,却拿不出活的底气。后来啊,小瞎子依旧在造谣,爷爷郁郁而终,我靠着卖垃圾赶上了时代的浪潮,上校像小孩子一样种着蚕宝宝,父亲守着自己的房子不让儿女们靠近,说是有鬼。看到了吗?这就是人生,人们都在痛苦的活着,却不得不活着,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知道她说的意思,就是这句话给她的勇气,让她一直含着屈辱和仇恨活着,并对生活依然充满向往,单枪匹马去闯生意,创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