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4-7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道德经》4-7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作者: JIE制 | 来源:发表于2023-07-24 00:06 被阅读0次

    在唐诗的世界里,李白和杜甫相映成辉。诗仙李白是“谪仙人”,他不食人间烟火,惯于孤独潇洒地出走;“诗圣”杜甫刚好相反,他不断走进人世间,带着他的悲悯之心,去感受每个人的切肤之痛。

    出世和入世,勇于敢和勇于不敢,此两者或利或害?

    圣人犹难之。

    是真的很难。

    喜欢李白的潇洒不羁,又不得不承认浪漫背后缺少家国情怀;欣赏杜甫悲天悯人写尽底层大众的苦难,也必须承认为了庇佑大众和当政者对抗或许螳臂挡车。

    从一个视角到另一个视角,也无法回避不管用何种方式,不过也是“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大历史背景下,采用哪种方式都一样,同悲万古尘。

    看东坡先生的折返轨迹像一部史诗,看李白的北上和烟花三月下扬州亦如是,看到杜甫之后就释然了,大家都一样。


    image.png

    然后看看自己,如此平淡的人生,也是一样颠沛流离,历史换了背景,换了服化道,本质是一丁点儿都没变的。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圣人犹难之。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思考的尽头是珍惜当下,胡言乱语之后的总结是上价值,除此之外,也是别无选择。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珍惜每个当下,唯一所拥有和珍视的东西,大概也只能是这样了。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会恢,疏而不失。

    【注解】

    勇于进取就容易走向思亡,勇于谦让则容易保持生存。这两个方面,一个有利,一个有害。天道厌恶其中一方,谁又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因此,即使是圣人,也会在这方面慎之又慎,难以决断。)

    天地之间的规律,往往在于不争夺的一方善于取胜,不说话的一方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又善于谋划。

    天网宽大无边,虽然稀疏但一定不会遗漏。无论是什么事物,做什么事情,都逃不出“道”的范围。

    “道”就像一张大网,看起来非常疏漏,但其实什么也逃不过“道”的规律。世间万物都在按照“道”的规律运作,例如“柔弱胜刚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即使是违反“道”的规律而暂时得以成立,最终也会被“道”纠正,根本逃不出“道”的规律,最终必将走向咩亡。

    勇于敢有为,则杀其身。勇于不敢有为,则活其身。谓敢与不敢也。活身为利,杀身为害。恶有为也。谁能知天意之故而不犯之?言圣人之明德犹难于勇敢,况无圣人之德而欲行之乎?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也。天所网罗恢恢甚大,虽疏远,司察人之善恶,无有所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4-7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i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