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见食材这样吃,才是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常见食材这样吃,才是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青豆qingdou | 来源:发表于2024-03-19 22:26 被阅读0次

“啪!”

早上,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同事正把一个圆滚滚的蛋黄投进了桌边的垃圾桶里,接着又拿起一只水煮蛋剥了起来。

吃完外面的蛋白,剩下的蛋黄同样被扔进了垃圾桶。

“好好的蛋黄你咋给扔掉了呀?”

“哎呀,这个我不能吃!体检的时候胆固醇偏高,医生说以后都尽量不要吃胆固醇高的食物。”

“是的呀,蛋黄胆固醇含量高,我也不吃的。”另一位同事接了一句。

为那些蛋黄可惜之余,我也在考虑自己是不是也要少吃点?

直到读了这本《医食住行》,才知谣言真是误人!

作者懒兔子,经济学硕士,喜欢漫画,热爱中医。2015年她在“懒兔子”微信公众号上,以漫画的形式推广和普及中医基础知识。

出版了多本以医学为主的的作品,其中《医本正经》曾荣获央视“2017年度中国好书”称号,是“世界读书日”科普生活类获奖作品。

《医食住行》包含17个大家不可不知的保健常识,29款打工人养生茶,28种常见食材的妙用,18个解馋治病的食疗方。

让人放心的是,此书聘请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医执业医师周祎青为医学顾问,他从事中医相关工作多年。食疗方有出处,也有理论依据。

1、找到根本原因,别再被人云亦云的谣言蒙蔽啦

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陆广莘先生,为了验证鸡蛋及动物内脏和血脂(胆固醇含量)之间的关系,用自己做了个试验。

她在生完孩子,血脂接近正常范围的上限的情况下,开始每日吃3~4个鸡蛋,并且从不忌口肥肉和动物内脏。

结果,半年后体检,医生说她营养不良,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

因为她不但血脂没有更高,反而下降到下限值的水平。

实际上,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和你吃什么食物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和你的吸收能力及转化能力有关。

比方说,一个健康的人一天需要补充的胆固醇量如果是1个鸡蛋的话,那么你至少得吃3~4个鸡蛋,才有可能吸收到你需要的胆固醇量。

其实,人体的胆固醇有70%都是自身合成的,只有30%或者更少来自摄入的食物。

胆固醇不但可以构成细胞膜,帮助形成胆酸,还可以合成多种有用的激素。另外,它经过身体代谢后,还能转化为好几种对人体有利的营养物质。

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是很丰富的,它并不是什么病理产物。

胆固醇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溶剂。胆固醇是否偏高,查的就是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饮酒会增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就是因为它溶于酒精,从而进入血液中。

为了防止胆固醇偏高,少饮酒或者不饮酒,是对的。

不过,中医在治病期间为了保证药物更好地吸收,脾胃不能负担太重,会要求患者适当忌口、禁烟酒,但这和西医的忌口是两回事,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不要再针对某一个指标防病治病了。指标的异常,都是结果,不是病因。不要听什么信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地忌口,最后只能让身体营养不均衡,而出现更糟糕的结果。

2、如何吃才能不做油腻中年人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

脸上、头发容易出油,易生痤疮,口苦口干,大便黏滞或便秘,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湿痒,女性易带下黄多、豆腐渣状,舌质偏红,苔黄腻。不但身重困倦,还容易烦躁、焦虑。

用中医的话来说,这是属于温热体质的人。

湿本身是一种阴邪,一旦存在身体里就很难代谢出去,除非身体的脾气充足,阳气旺盛,才能把多余的水饮运化掉。可现代人普遍脾虚,阳气不足,所以十人九湿。

这样的人要么就舌体胖大有齿痕,要么就有厚腻的舌苔。

热可以是外感的热邪,也可以是吃进来的热邪(比如过食辛辣、热性的食物),也可以是湿邪郁久自化热。

有了湿,热就有了能停留的载体,所以立刻勾结,成了湿热互结。

湿热一旦形成,就比较难治。除湿的同时还要清热,而且热清不能太过,否则很容易形成冰伏,相当于把湿热这团东西给冰冻住,更化不掉了。

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进补,容易出现上火症状。过于滋腻的食物,也会让本身就功能不是很好的脾胃负担更重。

因此要想进补,就得先把湿热除了。一般人不太会辨证,不敢随便给自己用药。既可以调理湿热体质,也可以纯粹作为食物的食疗方就非常安全。

比如,薏苡仁白扁豆粥:

薏苡仁粉40g、白扁豆粉30g,加适量大米一起煮粥,早晚服用。

薏苡仁清热除湿,白扁豆健脾化湿,吃上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改善湿热体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湿热、爱长痘痘的青少年,因为薏苡仁除了可以除湿,还有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若想调理体质,服用期间就要忌口,热性的牛、羊、鸡肉少吃,油炸食物不吃,早睡不要熬夜。因为再好的药物和食疗,也干不过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3、记性越来越差,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经常生气?

本来打算出门,看到客厅摊的一塌糊涂就气不打一处来,训斥完孩子走出门,却愣在那里:我本来要干什么去的?

以为记性如此差是正常现象,却原来跟生气有关。

在中医看来,记忆力不但和心血有关,也和肾水有关

心肾若要相交,心血和肾水充盈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心气下降,肾气上升。这样才能让心火温暖肾水,肾水上济于心火。

肝在中医里主情志,主要体现为怒,发怒就会伤着肝。肝的五行为木,喜舒畅调达,就像树木喜欢微风一样。当我们怒火中烧的时候,无异于用狂风吹树,树干“咔嚓”下就被吹断吹倒了,直接横逆在中间,阻断了身体气机的流转,心肾的相交之路。

这相当于身体短路了,所以爱生气的人,通常记性都不好。

要想治疗,就要把心肾的力量加强,再疏解肝气,出自《辨证录》的通郁汤,是治疗因肝郁而引起健忘的专方:

此方的实际用途非常广,不但可以治疗健忘症,因肝郁、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症,一样可以用。

它是心、肝、肾通调之方,对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学习消耗多,心情郁闷的,皆有调理的功效。

但方子再好,最主要的还是少发火。你在这儿气的要死,别人啥事儿没有,唯一受损的还是自己。

有人说火气不发出来,郁在身体里不就全都成结节了吗?确实,气郁会长结节,甚至可能还会长肿瘤。

但只要你时刻牢记两件事儿:关你屁事,关我屁事。这样很多不必要的气就生不起来了,心情可以平和很多。

所以,别气得忘了爱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见食材这样吃,才是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ja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