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自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之后,其后又经历四次大规模迁都: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史记正义》记载,“自汤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在这五次大规程的迁都过程中,祖乙又有几次小规模的迁都活动。那么祖乙为什么多次小规模迁都呢?
之前说过商帝祖乙多次迁移国都,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到耿(今山西省河津市)。后来由于耿发生水患 ,于是再次迁都于邢 (今河北省邢台市)。最后再次由于水患,而迁都于庇 (今山东省郓城县)。
所以,就会看到祖乙定居国都的地方在不同的文献资料会不一样的情况。关于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水灾”说,“游牧”“游农”说,“去奢行俭”说和“王位纷争”说,在这几个说法中,个人觉得祖乙迁都原因“水灾”说和“王位纷争”说是比较靠谱的说法。
“水灾”说是从自然灾祸方面去寻求商都屡迁的原因。与其它几次迁都原因不同的是,祖乙第一次迁都是为了寻找更宜居的地方,接下来的几次迁都则是水患的原因。因为商朝祖乙定居的几个都城全在黄河两岸,而且越迁离河滨越近,所以屡次迁都。
如果说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为养羊业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创汇行业,那么中国商朝帝祖乙时代的情况,我们可以也可以称为“漂在水上的国都”,因为黄河水的泛滥导致商朝帝祖乙时的国都被接连几次的水患淹没。
至于“王位纷争”说,则要从“九世之乱”说起。《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大意是:从中丁以后,废弃嫡长子继位,常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称帝,他们常争夺继承权,造成九代一片混乱,于是诸侯都不来朝见。
九代商王都因王位传承问题发生过纷争,其直接后果就是商朝王权削弱和贵族势力膨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要削减贵族的实力,就要改变贵族的地利优势,手段就是迁都。而祖乙就在这九代王中,所以祖乙迁都的原因就不仅仅是求发展找水源那么单纯 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