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散风,青山涤虑。
抚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吹箫,西窗剪烛、雪落梧桐。
箫声茫茫,萦回天际,烟随琴飘;
琴声淙淙,清音滴响,气伴箫飞。
七弦琴,八孔箫,山水、家国、人生全忘了。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真正的孤独,并非困顿绝望之无助,而是遭逢喜乐美好,无人与说,无人与听,无人共鸣。
琴之初,通神人:伏羲制琴以象天地四时,借天地之声以应万物;炎帝令士达作瑟平衡阴阳,祈雨成功;舜弹五弦琴,歌南风之音,至和之气充塞天地,泽被万物;师旷弹《清角》,风雨大作,飞廊坠瓦,晋地大旱,赤地三年;宓子贱弹琴,不下堂而单父大治;师文鼓琴,引四季物候气象之变化。
“琴者,心也,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琴与心通”。
清和淡雅、超凡脱俗的古琴实谓“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大音希声”、“至乐无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地、山水、家国、人情、哲理尽皆囊括。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陶潜访隐,听《别鹤》《孤鸾》,倍极孤独;归而抚五弦琴,那寂寞都能听出水滴的声音。
嵇康慷慨临刑,索琴而鼓,“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罡风鼓荡,天地为之一哀。
千年之下,古琴,就是文人的知音,洞箫,却为古琴的知音。琴箫对视,千古对话,丝丝入扣,其音最绝。
洞箫之吹,如气功坐式。身直头正,内颌微收,含胸拔背,两手扶箫抱于胸前,曲则有情,放松入静。指间抬按,亦启全身经气。长呼短吸,急呼缓吸,息不调而自调。箫音松沉静远,亦能高昂清越,圆润柔和,引人忘我。
琴声清微淡远,洞箫圆融之音缓缓升起,如漂浮琴弦之上的青烟,袅袅摇摇,倍极婉转,此际琴韵如风似水,吹烟清响,所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正此之谓也。
古琴独奏,总不免有孤芳自赏之孤寂寥落。
琴箫合奏,则添增了一丝惺惺相惜的温情,清高雅致,相携与共。
以是,琴箫合奏自古以来即为绝配,琴箫都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琴声与箫声共同响起,古琴的低音和箫的高音可以互补,配合得很完美,令人陶醉。
古琴和箫都适用纯律,最贴合自然泛音,传的最长最远,因而琴箫和鸣在古代备受推崇。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古琴作为弦鸣弹拨乐器,色彩型的声音,虽有滑音,但总体上还是点状音。箫是边棱气鸣乐器,出线性的声音。古琴是指弹乐器,除注意节奏、音准、轻重等,弦乐尤重音准。箫重节奏气息,借以调解轻重和音准。
古琴的调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光常用的雕饰如正调,瑞斌调,黄钟调,林钟调,凄凉调,姑射调,太簇调等就有十几种之多,且古琴由于弦的松紧,琴体的做工,材质不同,不同的琴,同样的调其音高往往有很大差别。古琴的旋律和箫的旋律都是缓和的,但古琴更缓和,箫则稍快,箫的速度要放慢,才能和古琴和拍。
琴与箫,互为知音,琴的声清,洞箫音润。琴音极富颗粒性,晶莹剔透,犹如一颗颗珍珠,然而琴音散逸,而箫音不绝如缕,柔润细腻,好似一条条细线,正好把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正好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洞箫十曲:《清明上河图》《凤凰台上忆吹箫》《平湖秋月》《忆故人》《朝元歌》《碧涧流泉》《泛沧浪》《苏武牧羊》《佛上殿》……喜怒哀惧爱恶欲,抑或喜怒忧思悲恐惊,曲吹七音,弦动七情,红尘几多旧梦,都入琴箫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