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心理
一得之见 直从易简示工夫

一得之见 直从易简示工夫

作者: 精气神806 | 来源:发表于2022-03-27 18:45 被阅读0次

1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

亿万年以来,生物界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以至于无穷”的规律,不断发展进化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性。

展现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前的,是万事万物的复杂、曲线和变化的形状、物体、运动、过程和现象。

这些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连续的。佛家称之为因果循环,儒家称之为与天地一体同仁,道家称为天人合一。

为什么从简单到复杂是自然界的绝对规律?因为生存和为了生存去争夺和占有资源的需要。

古代狩猎社会中,能够得到群体的帮助意味着资源获得和生存繁衍的满足。为此,动物界和植物界衍生出生命搭伙结帮的能力,以群体的形式在自然界存在和竞争。其发展结果,是群体越来越大,越爱越高级和复杂,然后臃肿和腐败开始产生,最后轰然倒塌,推倒重来。

这就是自然界的周期律:事物变得复杂、高级之后,开始进入兴盛、衰退、坍塌的事物发展生命周期。

2

做成事、干成事的原则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事物的本质把事情的脉络结构解析清楚,然后通过把复杂的问题解构,分步骤一步步把事情干成。

透过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复杂社会现象,发现潜伏在现象之内的变化发展规律。“缘督以为经”,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可以如庖丁解牛一样事半功倍。

世界上和自然界中任意一个连续的形状、物体、运动、过程和现象,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如何奇行怪异和复杂,都是由无穷多个简单部分组成的事物。分析这些无穷小单元的部分,然后把这些结果累积叠加在一起,就能理解最初的那个整体。

这种方法,在数学上上就是久负盛名的微积分,微分解构,积分重构。

3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古代贤人一代代观察和推理事物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经过升华而成。

《易经》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这段话的意思说的很明白: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在于易简二字的工夫。让人真正知道了解做事的道理,就容易长期坚持;步骤清晰,让人容易服从,就容易凝聚人气和资源,就容易干成事。

《易经》可以看做中国古代将变化之道的一部经典。

易有三义,简易,变易和不易。简易,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找到其中的玄关一窍;变易就是变化,把握运动中的变化规律;不易,说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有止其所当止,才能最后有所坚持,能够有所成。

4

为学方法论之博与约。

朱熹和陆九渊鹅湖之辩,是儒学道统功夫方法论的一次争论,也是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公元1175年,吕祖谦和朱熹在共同编纂《近思录》完成之后重返浙江之时,朱熹送到江西上饶鹅湖寺。吕祖谦出面相约陆九龄、陆九渊来鹅湖寺相会,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吕祖谦牵头组织双方相会的原因,是因为朱熹和陆九渊理学心学学术异同,希望能够通过辩论“会归于一”。

三日的辩论,群贤毕至,思想火花闪耀。朱熹和陆九渊争辩的主要是为学之方。朱熹主张先博后约,陆九渊以为容易支离破碎;陆九渊主张先明本心而后博览,朱熹以为“太简”。

关于鹅湖之会,陆九渊弟子朱泰卿记载:“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从这段记载看,这次为学之方的争论,不仅没有遂合吕祖谦的初衷,统一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而使得为学之方法论的分歧更加明朗。

5

这种分歧,以现代观点来看,可能口头上比较容易统一,实际上在每个人的行动中很难做到不偏执,往往不是偏向这头,就是偏向那头。

比如,现在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学采用标准化和流水线,学生成了流水线的产品而不论其资质禀赋,用考试这把剪刀来裁齐。这样往往陷于偏向朱熹的为学方法论,只管灌输,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陆九渊的方法,是但凡学点什么,需要体己贴不到自身,直指本心才有用。如果没有相当的基础背景知识的积累,光讲究直指本心,容易空洞、枯燥、原地打转,很难自我晋级提升。

这种分歧,清朝赵翼曾经在诸葛亮武侯祠有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中庸》里也有:“舜其大知也与?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说的都是因时度势而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四川吃麻辣火锅就要配麻油。

6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生也有涯。生活经历轨迹是曲线和曲折的,是始终运动变化的一个连续过程。

人生当有无穷的理念,是知也无涯。人生轨迹是曲线的、变化的、运动的。连续体,生命不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当有曲线的理念。

人的大脑习惯于直线思维,系统和生活往往展现的是曲线。

如果用显微镜或者5G高像素摄像机,不断接近曲线,可观测到的曲线最小无穷部分,总是会变得平直。任何一个人生,无论其传奇轨迹多么复杂魅力,人生的每一步总是从蹒跚学步开始,总是从迈出脚开始行动的那一小步直线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复杂的奇迹曲线,再伟大的成就,也需要从开始行动的一小步无穷条直线开始。

人生当有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

人的生命创造天生就是运动的,在运动中进化。进入文明社会不过几千年,在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大多数时期处于资源匮乏、需要长期件运动捕猎才能饱腹的状态。人的大脑和身体器官,无不是为了满足这种生存需求而不断进化。

进入现代文明社会,食物满足,不需要捕猎,长时间静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也带来了久坐综合疾病。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行胜于言,生命在运动中保持健康的良好状态,让生命活得有质量。

人生当有变化的理念。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当中有变化,没有绝对的不变。

面对复杂现象是常态,包括生命自己都要经历曲折、运动和变化的连续过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当下最简单的第一步开始,用无穷个简单一小步,积分勾勒出人生最为复杂瑰丽的潜力曲线,在生命运动中展现生命活力,探索无穷的宇宙奥妙之美。

把易简,当做了解事物的钥匙;把易简,当做把事干成的方法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得之见 直从易简示工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qo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