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札记220】静以永恒,动以无常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06:00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下》第320条(黄直录25)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

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的,最难捉摸。”

先生曰:“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王阳明说,大道极其简易,又极其精微。王阳明所说的大道,当然是指天理、良知。

他举了一个孔子论述祭祀之礼例子,原文出自《中庸》: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孔子的意思,懂得了祭祀之礼及其内涵,那么治国之道也就显而易见了,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方便简单。

但王阳明进一步作了发挥。他说,自己的手掌天天可以看,但如果有人问你手掌的纹路是什么情况,估计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良知也是这样,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似乎人人明白,但要真正说清楚良知本身,又有谁能做到?

所以,良知是没有具体固定的形式的,它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最难捉摸,但万变不离其宗。正如《系辞传》云:“周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能够悟得透良知的人就是圣人了。

如何理解良知这种简易又精微的对立特性呢?说它简易,是因为良知的本体天理是永恒不变的,说它精微是说良知的发用是极其复杂精致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大脑能够对外界事物瞬间作出反应,并传导到身体的所有部位,或者作出某种判断(无法判断也是一种判断)。但却无法说清楚大脑作用的机理,企图通过电脑程序进行模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对人工智能始终持保留态度,因为机器没有良知。

以智能驾驶为例。我们驾驶汽车经过路口的时候,驾驶员和行人其实始终保持着互动,包括眼神的互动,驾驶员对行人身体语言的解读,行人对车速及其变化、车行轨迹及其变化的解读等等,然后各自作出身体反应,各自再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进一步的调整,这个过程是持续进行的,且都在瞬间完成,许多个连续的瞬间构成了一个车人交互的过程,这种交互是灵动的、活泼泼的。整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又很不简单。

再比如车辆在快速路上行驶,有经验的驾驶员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轨迹等预判前方驾驶员的意图,在需要变道时,同样能够预先判断后车是否愿意避让。

这种随时因应万物的能力,只有人能够具备,程序不可能做到。因此,人工智能驾驶和人工驾驶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必然是已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是否造成更多的事故还不好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行驶的车辆都是人工智能的,就像车间流水线,或者火车在铁轨上行驶一样。

良知就像人的大脑一样,随时发生作用,而且良知处理一切事物的道是终始如一的,并不是随意的、没有规律的,但形式又是千变万化的。就像老子说的道恍兮惚兮,绵绵若存,用之不堇。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读书札记220】静以永恒,动以无常

    《传习录下》第320条(黄直录25)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且人于掌何日...

  • 动以养身,静以养心

    这几天高热,最低气温二十七八度,政府连续发布红色预警信号,通知提醒单位、市民做好防范应对措施。 提示大家,18日至...

  • 以静致动,以静致真我

    这是蹲守在家的第十七天。 因为新冠状病毒的扩散,导致了全国人民过了一个绝无仅有一动不动的新年。 不知不能出门的各位...

  • 静以治动

  • 以静为动

    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必须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个人利益服从公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任务目标达...

  • 2019-06-15

    动以修身, 静以养德。

  • 道德经(七)

    第六十一章 天下交牝,以静胜牡;以静待动,以动制静。 天地孕静,万物育动;动静相应,各得其所。 天地旋转,日月辉煌...

  • 健康之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

    动能生热,静则生寒。寒为百病之源,古代称寒气。寒气对人体的危害,《内经》说“今之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张仲景在《...

  • 《静》

    静心,静气,静人生。 以静为动,以宽为厚,以德为荣,以苦为甜,以退为进,以低为高,以善为福,以忍为良。 以困为优,...

  • 彭祖秘传养生术(按摩术)

    和大部分人认为的生命在于运动不同,彭祖认为静以养阴。养生须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从静过渡到动,最终回归到静止。静极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220】静以永恒,动以无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rj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