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
周二第一节被公开课,准备的家常课,选择了一篇以前没有上过的课文《回延安》(八下第2课)。
《回延安》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而成。一看它的语言,土得掉渣儿,不来电。选它,一是没上过,新鲜;二是简单,一课时可以拉完。
备课颇费心力,发现一课时根本上不完,决定添加一课时。第一课时,梳理内容和情感;公开课上第二课时,品味语言和探讨主题。
另,通过朗读和背诵,我爱上了这首长达六七百字土得掉渣儿的信天游。两节一韵,读来上头,背诵难度也不大。备课“延安精神”,深受震撼和鼓舞,这样的作品,值得我和学生去读,去品,去背。
(二)上课(第二课时)
任务一:美读诗歌,读出韵味
1.回顾第一课时所讲的内容。
2.教师朗读全诗。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4.学生齐读全诗。
任务二:品读诗歌,走进信天游
1.信天游介绍
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
2.信天游举例
“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
“西北风顶住个上水船,破衣烂衫我跑河滩。”
“石狮子张口不说话,想哥哥想得直哭下。”
“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
“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断头也不后悔。”
点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信天游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也继承了《诗经》比兴的艺术手法。
另,开学第一周,学生已学《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对比兴手法不陌生了。
3.复习“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在诗歌中,“比”与“兴”常常连用。
4.找出并品味《回延安》中比兴手法的句子。
比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兴: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兴: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5.诗歌的陕北特色。
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使用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1)学生寻找延安当地特色的事物。
(2)小结:
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
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
任务三:拓展诗歌,传承“延安精神”
1.朗读最后一部分,颂延安
2.资料助读:革命圣地延安
(1)延安介绍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部。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进驻延安,延安从此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了十余年,培育了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留下了枣园、杨家岭、南泥湾革命旧址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
(2)延安,我把你追寻(节选)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丁冬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3)“枣园梨花的清香”
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写“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
(4)“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己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三五九旅的。写“开荒的镢头”,实际是写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5)“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
(6)“延安宝塔山”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曾在延安领导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等领袖们在这里为中国革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好像灯塔一样,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宝塔山上的宝塔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文人和画家的笔下。
(7)“延安精神”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8)推荐篇目
莫耶《延安颂》
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
曹靖华《小米的回忆》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三)反思
下课后,一阵疲倦袭来。如果重来,我可不可以轻松轻盈一点。
第一个环节朗读,我可以不用朗读全诗,诗歌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抽读,把时间多留给学生。
第二个环节品读,引导我可以耐心一点,学生接不上招,应该搭建梯子,而不是加快进度。课堂最美妙的就是师生对话,无痕推进。后来在9班上课,品析“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无痕推进课堂,比较满意。
第三个环节,可以通过助读资料,让学生思考“延安精神”内涵,由于时间关系,我是直接塞给学生的。
所以,最大问题,备课时没有花心思设计以学生为主的活动,上课时,一位追求进度,力求课堂完整。其实,耐心一点,从容一点,轻盈一点,缺憾一点,又何妨呢。
欣慰的是,上了第一课时,学生不喜欢背诵《回延安》,篇幅太长。上了第二课时,学生认为《回延安》值得背诵。
2024-2-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