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答上学习《陈华伟-知识管理训练营》,现将电脑文件、笔记本笔记分类方法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如下:
分类
分类是知识的本质。这个观点最早是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说,如果我们要想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我们就需要通过分类的方式。否则,面对一个宽泛的知识概念,你无从下手;而如果是已经分类好了的知识,你只需要一个个学习理解,再从整体上总结即可。
反过来说,我们只有对知识形成理解之后,才能对它进行分类,物归其位,物放原处。这样,我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的关联,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分类体系
《陈华伟-知识管理训练营》上教授的分类体系,总体分为三大类:Inbox体系、主体知识库、存档。主体知识库又分为工作、学习、兴趣、生活,如下图:
(Inbox体系相当于一个信息收集、中转站。比如在笔记本中,你在微信看到的文章、浏览网页时遇到好的文章,过去我们是把它们收藏起来,现在,可以将这些信息直接保存至笔记本中Inbox笔记本里面,进一步整理加工后,归到主体笔记本里面;在电脑文件管理中,你的待办事项、待整理文件,以前可能是直接放在桌面上,现在可以将它们集中到电脑Inbox文件夹中,办好后,归到具体的文件夹中。)
在实践中,在主体知识库中我去年了“兴趣”(因为暂时还没什么笔记,以后有了再加),新增了“财富自由”栏目。如下图:
编号体系
《陈华伟-知识管理训练营》教授的编号体系是从图书馆里的数字编号系统里面简化而来的,老师这样编号:
Inbox体系:
主体知识体系:
存档体系:
ZZZ-Archive | 存档
就是说,000、100、200、300开头的,是父类,在每一个父类有10个子类,即“110、120、130...190”、“210、220、230....290”等,孙类为“111、112...119”,如果孙类项目太多,可以加小数位,如“111.01、111.02.....110.99”等。
但老师的系统有一个问题,就是父类不够用了怎么办?如果也加小数位的话,就不能按照标题进行很好的排序,因此,按照老师的想法,具体操作中我作了调整,父类用“1-0、2-0”,子类用“2-1、3-1、4-1”,孙类用“2-1-1、3-2-1”等,按标题进行排序,笔记本非常整齐!
这套分类体系也可以用在电脑文件管理,如下图:
这里说明一下,因为笔记本中,工作是1-0,所以电脑中工作文件夹也全部“1-”开头,在实际中,完全可以再增加父类。
网友评论
1.在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不要总想着“先分类”,有时对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积累的知识还不够多时,不要先去关注分类,而要先积累,积累中思考,等思考成熟了,再进行分类。
2.除非你对知识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了,否则建议粗分类。分类太细,容易纠结。分类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文件,更好地提取知识,分类再重要,也重要不过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