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达.拜恩“当我们专注于负面的事物,就会哀叹自己错失的一切,就会寻找或批判别人身上的缺点,就会抱怨交通拥堵、等候的队伍太长、约会被迫延期、政府办事不力、囊中羞涩、天气糟糕等。当我们将焦点放在这些负面事物上,它们就会随之不断涌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这些负面事物过于关注,就会屏蔽掉一切即将来临的幸福”
这是郎达拜恩«魔力»中的一段话,深刻揭示了我们面对困苦时的状态,也就是说事情最后的结果取决于你的关注点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在这段话里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却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去如何改变。
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庆幸自己摆脱了这个魔咒,因为那确实不容易,那感觉就像从沼泽中拔出自己的腿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万物周期的理解都有一个过程,长短不一。
有的人在30岁左右的时候,对这些有了积累,他们会比较得心应手地应对这个世界,应对万物周期的潮起朝落兴衰荣辱,有的人到了60岁,却对这些一无所知,他们面对这个世界束手无策,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虽然在30岁我没有能够得心应手的应对这个世界,但在40岁左右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却有了重新的认识,面对艰难困苦有自己的心理按摩和改变的方法论,我不再听令于世界对我的安排,我知道命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知道该如何扭转它,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一个人面对时间的态度决定其生命的走势,往高走就把握时间用求知探索填充满它,往低走就用麻木苟且挥霍掉它。
做时间的朋友还是做时间的敌人,是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有一种现象大家一定经常看到,听到在医院里有些病人在得知自己得了要命的病时,往往会慨叹,为什么是我?
一切靠积累这个词,用到这里好像有些违和,但不是这样吗?
明明知道那些负向预期的事情,比如抽烟喝酒熬夜,但就是没办法克服或者说改变。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到了那个拐点的时候,(病入膏肓,无法挽救的时候)却心里有不甘,怨天怨地怨社会,才会发出那样的慨叹——晚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