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有点不好懂,这是阴阳比较深一点解释,中医,一定要懂阴阳,如果不懂阴阳,没有办法看病。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chē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原文解释】黄帝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我们学中医要有一个观念,比如说这水很脏,我们要喝干净的水,那就让这个水煮滚,当这个水煮沸的时候,蒸气就往上,这就是清阳往上走,锅里的就是浊阴。所以,清阳在上,浊阴在下,这是正常。
我们人体,心和肺是在上,心和肺的下面有横膈膜把清浊分开来,清阳就在横膈膜以上,浊阴就在横膈膜以下,所以,浊气最多只能在横膈膜下面。
如果说,有一天,浊阴跑到横膈膜上面去了,清阳跑到横膈膜下面来了,这就是病态。所以,我们学中医,基础一定要强,不管病怎么去改变,就算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病,在世界上都找不到这个病,你一样可以把他治疗好,因为原则是一样的, 世界上什么怪病都会有。
常态就是“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这就是阴阳互动的关系。就是阴阳要平衡,如果说,有一个不平衡,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
寒和热,当寒极的时候就会生热,热极就会生寒。寒气生浊阴,热气生清阳。正常的时候,清阳在上,浊阴在下。如果说反过来了,清气在下,就会出现下利洞泄,浊气在上则会出现膨胀,这个膨胀不是单一的肚皮肿胀,包含了很多,肌肉的肿长,胸膈的胀满等等。
所谓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我们人体四肢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四肢的末梢就是阴经与阳经的交会点,阴经和阳经的井穴都是在四肢的末梢,阳经都是在外侧,阴经都是在内侧,阳经到底的时候,就会转到阴经,阴到极的时候也会转阳。
寒到了极点一样会生热,热到了极点一样会生寒。现在我们学到了,阴阳,寒热,假如在临床上遇到一个热症的病人,你用寒药下去,越吃越热,用石膏一斤下去还是很热。这个时候,就会想到热极生寒的办法,用生附子下去,一剂,那个热马上就没有了,反而感到很冷,这就是热极生寒。
中医有这个原则,可是,很多人都不敢去用,怕出问题,本来就是热,你还用大热的生附去,出了问题,你可承担不起,所以,很多原则不敢去尝试,特别是中医。人是一个圆形的,原则,方剂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不敢去用。
寒气呆在身上太久,就会生浊,我们人体里面,如果有寒气出现的时候,时间久了,才会生浊,浊物才会累积,所以,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是寒。热是有动能的,不会累积,就好比煮水一样,锅里的水,不加热,是不会动的,一加热,水就滚动,就不会累积,所以,只有寒才会累积。这就是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