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荷花盛开的时节,我迎来了自己的生日,这个曾经让母亲痛并快乐的日子。
其实,生日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没有必要庆祝的。记得村里有老人说过,不记得自己生日的人,说明这个人过得很充实,日子过得相对容易;反之,天天念叨自己生日的人,则是因为日子难过,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说来也怪,年青时生日还真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除了母亲,基本是无人帮你庆祝,庆祝的方式经常是下一碗加了青菜的长寿面,偶尔或许会加上一个鸡蛋。现在呢,不仅自己记得,“老板”更不会忘记,好多的好友都记得。时间一到,问候及祝贺的消息就飘然而至,心中的暖意旋即增加了几分。这不,清晨醒来,亲友问候的消息便接踵而来,让人满满的幸福、心生感激!
认真思考一番,发现上述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年青时为生存计,成天忙忙碌碌,日出而作,日落日息,根本就不记得当天是什么日子,那能说是过得舒服吗?如今,尤其是邻近耳顺之年,尽管财务自由仍属天方夜谭,但衣食无忧则毫不为过,难道还有不好过的日子?会产生度日如年之感?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那耳熟能详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的文字来。去掉仪式感,让生日在忙碌中度过,与前者不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处,一脉相承之源。目的都是让我们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每一天。
再说,当手机、手表等取代挂历、日历,由奢侈品演变为生活必须品时,人们关注时光的手段日臻完善,对日历的掌控更加娴熟随心,尤其是公元纪年的普遍推行,按公元纪年来标记生日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记忆更加容易。
生日是一个人专属的节日,不可能同元旦、春节一样普天同庆,但亲朋好友间小范围的问候与祝福似乎更有意义。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年一次,时境不同,心情相同,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
离耳顺的日子越来越近,职业生涯也就越来越短,自然会感慨不断,思绪万千。少年时代,躲在父母、兄姐的庇护下成长,走进职场,恰逢改革开放、共奔小康的新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尤其是亲历了下乡、下海、下岗浪潮的冲击,体验了市场化择业的洗礼,尽管步履蹒跚,危机不断,但能实现衣食无忧的初心,自然是心满意足、笑口常开了。
那曾经的过往,仿佛就出现在昨天。桐柏山下,一个贫穷的山村,几间狭窄的土坯房里,我尚不成熟的心智,见证了父母为解决兄弟姐妹们的温饱,辛勤劳作的身影,还有我想减轻二老的负担去挣三瓜二枣工分的情景;幻化出不耻下问,追求知识,耳闻大学校园朗朗书声,演变为江城、鹏城炎热的夏季和温暖的冬天。
我为自己选择市场化的道路欣喜,也为自己跳槽跌进坑里悲哀,又为自己重新站起鼓劲,还为自己的成绩庆幸。接受过贵人的相助,也遭遇到佞人的纠缠;有过春风得意,也有过愁眉不展;有过层林尽染,也有过灰头土脸。
消逝的岁月,逐渐在我的脸庞刻画出风霜沧桑,留下了满身的疲惫劳累,却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走向富裕、东方巨龙觉醒强大的时代。一个天堑通途、高峡平湖、千里之遥半日还,天涯不再是海角的时代;一个航母卫海、二弹护疆、北斗再造银河,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一个让工作岗位在瞬间产生又旋即消失,“督促”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年代;一个既引导消费又灭绝消费,“逼迫”人们改变生活习惯的年代;一个早已突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愿景,仍在阔步前行的年代,一个以“四个现代化”为新的起点,不断追求科技创新的年代。
未来仍然是迷一样的世界,究竟会制造多少惊喜,带来多少惆怅,我自己是糊里糊涂,别人就更是说不清楚。近两年,仍需寻找花明之处,让明天的太阳更加美好;那过两年呢?是不是应该退而不休,继续着当年的梦想,“大不了从头再来”呢?
一切顺其自然,不抗拒也不期盼,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到来,那就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