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本性上是否是懒惰的?看儿童却不是这样,他们几乎在一刻不停地运动,不是摸摸这儿,就是玩玩那儿,不停地跑和跳,除非是睡觉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儿童有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急于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所以儿童是最勤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被规定了自己许多不喜欢做的事,一点点地这种探索世界的欲望减退了,变得不再那么勤奋。
做自己喜欢的事才勤奋,但所做的许多事是自己不喜欢的,即使自己喜欢做的事,由于外界的种种干扰,也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这时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
督促有显形的督促和隐形的督促,有内在的自我督促和外界的督促。
社会上每个人的分工不同,绝大部分的工作是需要分工合作的,相互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懒惰也是一个人的天性,虚幻趋利避害,喜欢清闲的工作,不喜欢太劳累。但人的另一个天性是需要尊严,需要被承认,这样督促可以使人勤奋起来。
这几年当科任,角色就和班主任有了很大的不同。以为自己说句话学生会听,不需要过多的督促,实际却和想象的差得很远。每天布置作业,他们也不认真去做,经过了半年,成绩比平行班差了很多。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以考代练,每天考试,批卷,讲评,学生的认真程度上来了,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他们听课状态也好了,也对我教的学科有了兴趣。
学生需要老师的督促,老师也需要校长的督促。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深入集体备课,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就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要面子,都需要得到外在的认可,所以积极努力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状态。由外在督促激励变成了自我督促和激励。
每天坚持日更写简书,即使没什么可写,也坚持写,否则日更就断了,得不到复活卡,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很快就要到100天了。这也是一种外在的督促。
读书也是一样,通常我对自己买的书不读,而是放着,以为反正是自己的书,随时可以看,却一直放着不看而借了别人的书,担心人家着急,赶紧读完还给人家。现在网上图书馆借书看,有归还日期,所以也是抓紧时间看。这似乎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每周坚持跑12公里也是一样,因为我希望保持体型,保持年青的活力,所以一直坚持下来。这是内在的目标督促。
人最终得靠自我督促,这内在的机制就是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奔头,有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