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33631/26de1f0a204eedb2.jpg)
今天早晨的《非暴力沟通》读书会,一位书友大姐上来发言,她非常生气的说:自己的孩子不孝顺,过年过节也不给她打电话,反而是她打给孩子电话。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他将来也好不到哪儿去!”大姐甚至开始说起气头话来,场面一度有点压抑。
我们的领队老师很轻松的帮她梳理了这个问题。
**首先,你看到的事实是什么?
过冬至节没有打电话问候。
**那么他是“一直”、“总是”这样,还是只有一两次这样呢?
就这一两次吧。
**他有没有对你好、孝顺你的时候呢?
有!
**你当时的感受和情绪是什么?
生气,觉得孩子不够孝顺,不孝顺的人,对父母不好,做什么事都不会好!
**你觉得孩子不够孝顺,你内在的需要是什么呢?
一定是你本身是一个孝顺的人,你也希望孩子孝顺。你希望孩子孝顺,说明你内心需要他们的爱。
下面的话是老师说的:
从心理学上分析,
1,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只是诱因,诱因是什么?孩子过节没有打电话;
2,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导致了我们的情绪,什么认知呢?孩子应该孝顺父母,孝顺父母的表现就是过节打电话。
3,这个认知背后我们的需要是什么?我们需要孩子的尊敬,需要孩子的爱。
4,如何满足我们的需要呢?
两个办法:
第一,说出请求,请求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可以跟孩子说你过节没有打电话,我内心感到很失落,年龄大了,我非常希望得到你们的关心和爱。
第二,如果别人无法满足,那就我们自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抱抱自己10秒钟,对自己说:亲爱的,我爱你!
到这里时,大姐的内心已经完全释然了,真好!
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