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读至阳明先生核心学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于此,心中始终有所困惑而不得其解,不知该如何去理解,甚至与阳明先生所言之意理解相差甚远,甚至已然于理解上与阳明先生所言之意背道而驰。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是强调知行不可分离,知行没有先后,即同时存在也同时出现。而以我当时的理解来看,更多的是充满不解与疑惑,同时也并不赞同阳明先生所言的知行没有先后,它是同时存在也是同时出现。按照我当时所想所理解的认为应当是先知然后行或者是刚开始并不知,但是在行动中可以去探索领域,以达到真知的状态。同时我也与阳明先生所想有所苟同之处,并不赞同朱子(朱熹)所言,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个说法。虽是这般所想但仍不能理解阳明先生所言之知行没有先后同时存在同时出现。于此,虽思之甚深、甚久,但仍没能将其理解通透。阳明先生虽为明代大儒,于中国文学影响甚深,但我也并没因此完全笃信于此,更多的是在其字里行间自行领悟,随理解领悟有所偏差,但我仍遵从自我内心。阳明先生曾言:“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朱熹)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我虽尊信阳明先生,但我所悟甚久也不得于心,不能与阳明先生所言苟同,一时之间不能领悟便停于此而后再思。
时过数日,临床晚睡,突有所悟,一时兴起难以入眠。想到自己为何锻炼或者说锻炼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这件事突然对于阳明先生所言之知行不分离知行同存同现有了与之契合的理解,再加以推敲理解领悟,已然是对此知之甚深了然于胸也。
我当时在想,锻炼除了于我有强身健体之能,也有磨炼我精神意志之效。在锻炼中学会坚持,在痛苦中磨炼意志,皆是我之目的。如果把整个过程看成一件事,而我心中有了想以锻炼锤炼己身的这个目的或这个想法时就是我对于这件事整个事情跨出的第一步,此为知也为行。当我肉体去行动时此为身体力行,在行动中去领悟其中的知,方才能真知。可以将其理解为动,而前面所说之知也为行,可以理解为静,或者说知为静态意识上的行,行为动态意识上的知。我想要做这件事就是知,这个时候仅停留于静态意识上的行也就是在整个过程中走出了第一步,但我并没有深刻领悟到锻炼中的坚持并没有在痛苦中磨炼到我的意志,只是知道锻炼会很累,会很痛苦。所以此时的知并不是真知,只能称之为假知或伪知,就像有人总说感同身受,其实并没有什么感同身受,自己没有感受过别人的痛苦就说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这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曾经感受过别人曾受过的苦痛,也不能真的做到感同身受,只有当自己真的处于那种状态时才能真的做到感同身受,比如现在有一个人,手被打断了,而你曾经也被打断过,你觉得自己能做到感同身受,其实你的大脑早就已经忘记了绝大多数的疼痛,要真的做到感同身受除非是你马上打断自己的手,才能在同样的时候感受到别人所感知到的疼痛。所以说能感同身受,其实这就是一种假知或者伪知。除非你付诸行动打断自己的手才能真知,真正知道那个被打断手的那个人的感受。对于在锻炼中磨炼我的意志,这也只是我揣摩猜测而已,所以必然要身体力行必然要说一个行,方才知的真切,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对自我精神意志的磨炼,所以此为动态意识上的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认为此便为知行不分离,知行并存并现之说。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与阳明先生所言所想相苟同,去除了我前几日心中之困惑。真正做到了所求得于心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