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姓氏文化的历史变迁

姓氏文化的历史变迁

作者: 大话春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6:32 被阅读0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姓氏制度的国家。据历史传说、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人类社会学的调查考察,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华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关注生命起源的初始宗教观念,即借助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多种形式,绘制、使用了标志各自氏族的符号和图形徽记,用以表达和认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发展、族群差异的相互关系,从而孕育了中华姓氏的原始雏形。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所说,“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姞、妘、婤、姶、嫪等。说明在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

 夏商周三个奴隶社会时期,只有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和平民才有姓,奴隶是没有姓的。西周以后,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姓氏制度。当时,姓氏只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贵族才有,平民、奴隶往往有名字无姓氏。姓和氏仍然分开使用,姓的功能在于“明血缘”、“别婚姻”,配合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姓的数量比较有限,而且主要用于称呼女性贵族。男性贵族虽然有姓,但更多的是用氏来称呼,氏的功能在于“标身份”、“别贵贱”。

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随着奴隶主贵族宗法统治的解体,与之相应的那套姓氏制度也被废除。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姓与氏之间的区别和功能逐步消失,合而为一。

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和谱牒,子孙后辈代代相传。到了晋代,出现了士族阶层。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依据族谱来确定士族。门第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直到隋唐时期,门第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唐宋以后,姓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谱牒编制规则的产生和家族制度的成熟,为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姓氏文化的历史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gn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