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有了上次的第一次交流,之后依然是相对平静的备考生活,没有什么波澜。A和Z基本依然没有什么互动。若干年后,Z回想时,才觉得,那时候的A可能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也是鼓了好大的勇气吧。
突然有一天,大概是中午要去吃饭的时间,A从Z的身旁经过,放了一张小纸片在Z的桌子上。似乎也是没说什么话,放下就飞快得跑去吃饭了。那时候去吃饭,真的是用跑的,大家为了争分夺秒学习,连吃饭都是抢时间,而且去晚了要排队也会浪费时间。
A跑开了,留下了愣愣的Z,看着桌上的小纸片,有点诧异。这是一个头像,这个头像很明显就是自己,甚至脸部的细节也画出来了,那一定是观察了很多次才可以画出来的吧。小小的纸片,可能还没有巴掌大,但是在那一刻,让Z的内心起了波澜。
青春年少,在高考的重压下,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心思考虑其他,但是在那个年龄,还是偶尔会听到一些谁和谁谈恋爱了之类的八卦,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Z的直觉告诉她,A对她有好感。可是,她甚至都没注意他什么模样,连他的名字可能都不太清楚。这,太意外了。
同桌推了推她:吃饭去吧。她才回过神来。她和同桌每天都一起吃饭,那时候她们一起打菜,搭伙一起吃。嗯,那是整个高四时期她最亲密的伙伴了。同桌也看到了这一幕,就说,他估计对你有意思,别管他。
这是两个人的第二次交集。
可能那时候离高考也没多少时间了,小小的波澜之后,大家又投入正常的学习中了,除了正面见到有一些小小的尴尬。
转眼间,就到了高考的时间。那时候分考场,Z分的考场就在本校,而A当时分到了另外的一个高中,需要考试时候过去考,考完了再回来。高考的第一天,A拿着饭碗跑过来说,你能不能帮我在食堂打饭,我考完回来吃。那时候吃饭都是自己带碗筷的。Z又是一愣,随即同意了,她觉得也不是多么费事,除了奇怪以外。后边就是正常的高考两天,相安无事。
后来想来,那也是A想要多跟Z说话的缘故吧。
这就是他们的第三次交集。
高考之后,就是估分,报志愿,等成绩……
在报志愿的那几天,大家在学校里有点人心惶惶,毕竟都希望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分数上一个好学校,但是又怕估分不准确。当时Z就是有点胆小,估分也比较保守,结果确实也是少估了20多分,想去的学校也没敢报,大概改了3次最终敲定。
其中一天的下午,那时候大概是都报完志愿了,Z从宿舍楼下楼的时候,在楼梯口碰到了A,A像是特意等在那里的,A拦住Z说,你一会能去一下操场的篮球架那里吗?Z还没回应,A又说,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拿个东西。(介绍一下当时的宿舍楼,之前说了很破,当时男生女生在一个宿舍楼,三楼是女生,二楼是男生)A回去宿舍拿了一本书出来,是三毛的书,说:送给你,希望可以和你做朋友。书的扉页写着:送给有缘人。字很好看。还有一个小纸条,写着A的家庭地址和家里电话。那时候大家基本都没有手机,条件好一点的可能有。他说,你能把你家的地址和电话给我吗?Z想了一下,写了地址和家里的固定电话给他。那就做个朋友吧。毕竟高考已经结束了,毕竟是同学一场。
这是他们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交流了。也是他们的第四次交集。

高考结束,估分结束,报志愿结束,成绩出来了,Z考的比想象中的好。A也比平时发挥的好。最终,A提前批录取了一本;Z去了一所985,但是排名不是很靠前,理想的学校没敢报。
暑假在家的日子,倒也悠闲自在。
Z生日的那天,全家正在吃饭,突然邻居送过来一封信,一看,是A寄来的。
信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像唠家常一样,说说自己这些天在干嘛?问问Z怎么样。
但是就是这一封信,就这么巧合的在生日那天送到,感觉好像是一份礼物一样。Z的心里有些小小的喜悦。可能是从这封信起,Z觉得确实A是认真的想继续联系吧。A也提到了希望进入大学后可以保持联系,做朋友。
那就这样,做朋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