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着知识变现的热潮,写作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仿佛一夜之间,关于写作的培训班训练营遍地开花。全民写作看起来其乐融融,但其结果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参加了几次写作训练后,针对该怎么写作,做一个简单的思考总结
1.别人经验只是他的经验,写作不是搬套路
相信很多参加过线上分享课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课堂上听老师讲,方法一大堆,套路满天飞,听完课后瞬间信心满满。然而真正自己去写时,发现依然是半个小时憋不出几个字来。
造成这种情况,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老师讲的,那是他自己的经验,有着他与从不同的经验和认知。而我们与他的经历全然不同,照搬套路的结果只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表面呈现出来的套路都是外显的修饰,透过修饰看到他的经验支撑,核心理念以及他是如何组织论证他观点的。这些才是老师之所以成为老师的核心。
2.写自己的东西
无论什么题材的文字,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很多时候,我们也许无法说出一个文章的好在那,但我们能凭感觉辨别出文章是不是真的好。自己经历过,思考过的文字,能超越理智的层面直击读者的内心。
一直以来我说我写的东西没有温度,别人也说文字间有一种说教的味道。思考很多,总结出的症结就在于写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的文字与职业相关,和兴趣有一定关系,但深度不够。更多是拾人牙慧,不算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自然也就写不出温度。
3.时刻牢记读者思维
这个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尽管几乎所有写作的一开始都在教要了解自己的读者。但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是“我才刚开始,还没有固定读者群体,怎么去了解读者”。
读者思维是从说大白话开始,文字不用写的那么专业,也不需要拽那么多的专业术语。让人一眼能读懂,有深度不学术才是好文章的核心,据说验证自己是否学会一个新概念的前题是你能给一个小学生说明白那是什么东西。写作也是一样,让一个普通人能看明白你说了什么,写作的意义才能呈现出来。
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回看自己的文字,多听反馈,而不是沉浸在自嗨的颅内高潮。才算是真正的走上写作之路!
4.反复的刻意练习
知道自己的题材,明确了自己的读者群体。接下来就是反复的针对性练习。练习如何讲故事,如何让文字能打动人,如何组织文字,如何提升文字逻辑能力。这些技能具体技能才是我们积累的所在,根据自己的现状,找出自己的欠缺点,不断的调整,根据反馈再打磨。好作品才会在打磨中脱颖而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