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 19f62d5e97e4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05:22 被阅读10次
    图片来自网络

    【1】

    经验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越是在开始的时候雄心勃勃,越是容易面临惨淡的收场。

    而若始终平静如水地对待,反倒容易坚持下去,走得相对长远一些。

    写作也不例外,同样可能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请你记住,破解的关键在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与其将写作视为一项亟待完成的鸿伟目标,不如把它熔炼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得实在、聪明。

    说到底,它也不过是种表达方式罢了,只是不同个体间实现交流的工具,并不如何高深莫测。

    学会正视写作,去掉因盲目崇拜形成的虚幻外衣,是创作者首先要做的功课。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过度强调自由,反而会变成自由的枷锁。其中的意思,用在这里正好合适。

    如果把写作看得过于高缈,反而会让你处处受限,逐渐失去信心。

    所以,首先要从思想上,剔除写作的目的性。学会和写作交朋友,不过分亲狎,也不至于疏原,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好。

    让写作仅仅是写作,把它当成一种能力,一种应对生活的方法。然后你会发现,它会给你带来更多乐趣,更加从容放达的心境。

    【2】

    前面也提到,应该正视写作,把它还原成一种交流方式,拥有这样的态度,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想言之有物,让听者感到受用,你就必须掌握充分的素材。

    写作也是如此,事先的积累才是关键。书籍、电影、见闻……来源多种多样,任君采撷。可一旦有所欠缺,好的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能觉察到。

    不顾及知识的浅薄,口若悬河乱说一气,本质上是对听者的不尊重。缺乏广博的识见作为支撑,出口的话连立足都很困难,更不要提服众了。

    优秀的作者,应该对读者心存敬畏,绝不能将他们视为可供肆意戏弄的对象。如果有意无意地轻忽他人,你也很难受到对方发自心底的尊重。

    但话说回来,也不必一味迎合读者的心理或喜好,去范式化地生产文字。

    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选取擅长的领域、体裁和写法,都出自创作者赤诚心意的迸发。

    为挤进文字市场削足适履,就像把原本新鲜的水果做成罐头,完全失掉了原有的风味。工业化的味道,不可能蒙骗读者敏锐的味蕾。

    要把读者当成平等、睿智的交流对象,确保说出的话有料,值得一品,同时做到态度真实自然。

    满足了这些条件,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成为你的听众。

    【3】

    在商品化社会,很多人参与写作,不是为了文学,更不是为了所谓理想。

    让他们提笔的动力,无非是两个词:利益、名气

    前一个词,用通俗的话讲,便是金钱。卖文为生者,自古即有,所以并不稀罕。

    在网络时代,高度发达的传播介质,为这种现象的繁盛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有钱不赚王八蛋”,文字发家的良机摆在眼前,也难怪众人趋之若鹜。

    只是,在利益面前,大多数人的文字终究少了灵魂,少了信仰,少了骨头,天赋才华被用作工具,转瞬消磨,教人不由地暗自嗟叹。

    除开钱的因素,另一群人写作,却是为了博一个虚名。

    在尚未成名——以后也未必有名——的当下,笔者试着分析名气的利弊。

    诚然,名气会给人带来关注,缓解窘迫现状,并让人产生价值已经实现,人生已经圆满的错觉。

    但另一方面,它也会招致许多烦恼。

    名气将你推到众人面前,横遭揣测、评断、攻击、诬陷……拜盛名所赐,这一悲惨境遇,可能延续到你死后很多年都未停止。

    多数人想获得名气,无非是要验证自己的存在,或因之取得物质上的好处,或占据话语权。

    前两点均可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而对话语权的渴望,则须要我们警惕

    自己的文字能被更多人读到,当然是件好事,但也不该人为地进行操作。

    与其期盼他人的赞誉,不如潜心与创作。毕竟对作者而言,用好的作品说话,方是正经。

    以上,便是我对写作的几点思考,以及经验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写作的几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fc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