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博和做学术研究的焦虑

读博和做学术研究的焦虑

作者: 李清昭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06:05 被阅读39次

博士一年级,从大陆到香港,焦虑的是每周老师布置的论文看不完,报告写不完。免不了的熬夜和通宵,往往熬到四五点,睡一会儿,早上爬起来去上课。

但这样的煎熬是身体上的,虽然睡眠不足,虽然眼袋像肉球,但交完功课上完课后长舒一口气,所有的不快都九霄云外去了。

二年级的焦虑是开题答辩,要有合适的选题,通过文献综述,问出合理的问题。我从政治传播的选题转换到关系传播,看了半年的文献依然觉得自己在门外转,不得其法。也总觉得自己的文章像拼接,东家借一块,西家拼一点。对自己的开题论文,都不忍心回头再看。

这样的焦虑也还好,它有出口。出口是看更多的书,找专业的人讨论,学更多的知识。知识焦虑本身能成为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术成长。

三年级的焦虑是发表的压力,还有一年就要工作,我能拿出什么成果来证明我是有研究能力的,用人单位选我是正确的。据说现在高校招聘都是拿着简历数论文发表数量。虽然觉得发表决定了自己的主体性,但最起码努努力,加上一点运气,也是能够够着的。

最致命的是第四年。是因为博士论文和找工作吗?这样具体的事物当然会有压力,会焦虑,会担心自己的专业性不被认可。但更致命的是丧失动力。除了专业瓶颈,比如写论文的瓶颈,发表的瓶颈,最致命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写这些文章?为什么要做这些研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找不到任何的乐趣。于是自我怀疑,自我挣扎。坐在电脑前一天,也不能下手写一个字。一句话,i can't feel you. 

在无尽的拖延中产生无尽的焦虑,会出现连锁反应。失眠,困顿、无力,甚至腰酸背痛。现在这个状态下去看医生,百分之九十会判断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最难受的时候,真有拿刀片割腕的冲动。那个画面清晰地浮在脑海里,有一种自我惩罚的快感。

但所幸我读书到现在,还能有一点点的理智,告诉自己这是阶段性的。目标的要依靠自己寻找的,价值是自我判断的,动力也是自己努力生成的。外界并没有亏欠我,我也不应该去亏欠别人,更不该亏欠父母。抱着这样的念想,一步步,一点点往前挪, 最后能够活下来。

Keep moving, you will survive. 

相关文章

  • 读博和做学术研究的焦虑

    博士一年级,从大陆到香港,焦虑的是每周老师布置的论文看不完,报告写不完。免不了的熬夜和通宵,往往熬到四五点,睡一会...

  • 一种志业:学术或其它

    (一) 工作或读博,是硕士二年级开始考虑的问题。读研期间,包括观察他人读研或读博的最大感受是——学术研究任重道远,...

  • 人生第一问:路往何方。

    从14年暑假决定读研、决定读基础方向,近期似乎是我第一次不想读博。更准确说,是第一次不想一辈子做学术研究。 打出上...

  • 读博中的焦虑

    睁眼06:04。我以为七点了。往左侧躺着,右手朝后划了个半圆,空空的,老公已经起来了。他今天考试,在客厅学习呢。一...

  • 每日荐书(17)

    做学术研究的读书应该是系统深入的,闲读就散漫的多,但是有趣的多。 《史记》读的很晚,最近两三年才开始试着读,而且不...

  • 关于读书的一点技巧和建议

    我爱读书,但是我不爱太过纯粹的读书 首先我并没有做学术研究的心,因此读那些经纬之作,一方面太过枯燥,反倒越读越烦躁...

  • 他为什么会考博

    1.他又决定读博了 我老公每年都能带几个硕士生,从学术研究、学生的长期培养、工作上的磨合等方面考虑,他是十分希望他...

  • 从读文献思索做研究

    最近在思考、探寻新的研究方向,是那种可以长期做下去的、作为可以或者说想称之为事业的起始点。 学术研究始于读研期间,...

  •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和情绪管理?

    来英读博两个多月来,焦虑和压力时刻萦绕,与二者带来的负能量和消极情绪进行斗争,已是每天的常态。和人倾诉,包括朋友和...

  • 和焦虑做朋友

    23号,也就是中秋节前一天,朋友圈、微博等满篇出现“2018年最后100天”,“2018年的计划还有多少没有实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博和做学术研究的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ng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