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确实惬意
这个真理为什么当时就不懂呢?
我的高三就是拖着身体
一边怠惰 厌倦但也不抗拒的应试
一半关注着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那时就在想啊
大学得多自由
我可能再也不用拖着眼睛鼻子都没有睁开的身体去应付所谓的课程和考试
我可能会有充足且自由的时间去更专业更细致的探索我兴趣的前路
没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束缚
没有繁文缛节严苛纪律的羁绊
有的
就是自由
学术自由 思想自由 时间自由
到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一个二流大学的三流学院
整个文科专业…
挑战杯进入省赛的只有一个…
考研进入985/211的不足10个…可能都不足5个…
本科毕业…基层法务就业,连五险一金都得自己掏腰包……
司考通过率连C证都要算上…
民法总则出台整个民法体系都有巨大变革
我们却在做什么?
朋友的大学
请来了梁慧星 江平主讲新的民法总则
讲法制中国的未来 讲书生意气 再挥斥方遒
朋友大学的65周年校庆
习总书记去了
过几天
王健林会跟着去
最高检 最高法也会跟着去
朋友的大学
将学术作为第一要务
通行课程全部为学术让道
科研期间自行选择是否上课
有成果 即是学分 即能毕业 即能保送
这个时候 我们又在做什么?
不否认
纪律是基础
一味强调纪律
何谈自由?
不否认
制度也是基础
必需遵从的繁文缛节
又何谈进步 育人?
一个社团活动
一个志愿者服务
重在申请
重在交表
重在考核
重在加分
重在排名
那究竟是为了考核排名而办活动?
还是像策划中一字一句写的那样
“旨在弘扬 旨在践行 旨在传播”?
如何锻炼自己?
学生会
社团
去做一些碌碌且繁琐、重复且低能的
所谓的“工作”
去看那些所谓的“学生干部”
特别是觉得自己真的高人一等 真的是干部的“学生干部”的脸色
大家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被父母与七姑八姨捧到大
又不是挣钱 又不是为了生计
上完课了 做了“工作”了
为啥还来受这些委屈 这些气?
就算不是独生子女
就算从小到大吃过苦、受过累
这也不是理所应当看人脸色 牺牲自由甚至是学习时间的理由。
一年 两年 三年下来
锻炼了什么?
能锻炼什么?
说真的
每个人又各自的兴趣爱好 有自己的理想设想
不同的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锻炼方式
谁还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
谁还不知道怎样提升自己的能力
谁还不知道怎样增长自己的阅历
又何必无谓的把自己作为“廉价劳动力”
甚至是“零价劳动力”虚耗在繁文缛节、机械制度当中?
路是自己选的
高考如此严重的状况也未曾想过复读
只因为坚持一点
大学即是平台 是自由发展的承载物罢了
来到大学
却也放弃自由
选择了很多需要做出牺牲 做出退让 学会圆滑的路子…
那么就得走下去
留即尽力
去即无憾
每一天 每一件事 都是选择
若是选定 则按照其标准做好
若是抗拒 则绝不揽下敷衍了事
吐失望
一是发泄
二则是提醒
提醒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得忘了自己忘了初心
无论何时都得与人为善、真诚以待
不希望晕染在所谓“体制”之内 做一个为“上级”办事的“机器”
而是做一个学生
做一个用心在服务的人
做一个友善的人
做一个自由的人
坚持自己
坚持原则
坚持自己原则的道路
绝不半途而废
也绝不迷失
绝不过度、畸形的“坚持”
这些都是在某某大学之中
作为一个学生的有感而发
改变现状的
让我们也能成为口中的“人家的大学”的
让我们也能成为不逊色任何人的
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也只能是我们自己埋头笃志 努力前行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人
亲人爱人朋友
万卷书万里路
才是我最衷心
才是我坚持在不同场景与角色之中的恒动力
你们看
月亮出来了
太阳便也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