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摘录:
要想建立起内在动机,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建立起内在的渴望机制,让孩子理解学习本身是能满足他的内在需求的。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有3个重要的内在需求,分别是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满足归属需求。
第一个自主需求,就是在孩子面对挑战时,为他提供更多的空间让他可以自己选择,这其实就是让孩子有掌控感。这样能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他所付出的努力也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驱使,不是为了获得外在的奖励和夸奖。如果家长已经把“让孩子自己做主”这件事做得很好了,那么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也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个胜任需求,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挑战的信心。这种信心,其实并不是真的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是一种认为自己把事处理好的感觉。家长帮助孩子满足这部分需求的时候,不是替孩子完成一些任务让挑战难度降低,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比如,自己的孩子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你依然可以表达对他努力的认可,为他感到骄傲。
第三个归属需求,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和关爱的。当你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你对他传递出的无条件的爱时,他就会告诉自己“我的父母关心的是我,而不是我考了多少分”。
这么介绍培养孩子内在动机3要素,你可能还觉得比较抽象,我可以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帮你理解。假如说你的孩子期末考试考砸了,成绩非常不好,你应该如何鼓励他呢?你可以这么说:“我知道你对这个分数很不满意,我也知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乐意跟你聊聊,这样就能在下次考试时帮上你”。这样的反馈,首先体现了同情,这满足了归属需求,然后还告诉他,有可以提高的空间和手段,这可以满足他的胜任需求,最后的结尾的时候,说的是“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这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做主,满足了他的内在需求。
总之,在孩子对某件事产生了挫败感、手足无措,或是失去了兴趣时,也是你为他建立内在动机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像上面那段对话一样,不只是关注他某一方面的需求,而是同时照顾到胜任需求、内在需求和自主需求。相信这样,就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内在动力,最后实现自驱型成长。
其实,育儿并不是多看几本书就能解决问题,远远不够,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书里也不一定有答案,这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了。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要找到答案,人生有的问题本事就是无解。
如何培养一个有自驱力的孩子,任重而道远啊。我想,我们应该试试把自己培养成有自驱力的家长为突破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