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跨过功利,迈进道德,仰望天地

跨过功利,迈进道德,仰望天地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2-06-01 21:15 被阅读0次

    题目有点长,不是我平时的惯常的风格。

    若再删减的话,味道就跑了。这确实是我们所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重境界,实际还有第一重,应该是做人起始阶段,只是如果还在起始阶段,那真的很悲哀——已经出走了那么多年归来还是“少年”,只是这“少年”却有几许戏谑的味道。

    到底是哪些境界呢?

    哲学家冯友兰对人生境界有这样的划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婴幼儿期,渴了饿了就哭闹,吃饱喝足了就笑,就玩就睡。此时人处在自然境界,大部分需求都出自于本能。

    慢慢长大,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氛围中习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规则和潜规则,减掉了几分自然和纯真,添加了不少功利成分。

    比如好好学习了,爸妈就能给笑脸,老师就多表扬……

    再然后,读书多了,悟性上升了,修为集赞到一定程度后,道德境界日渐显现,人也就活得通透,自由了不少。

    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就会更加向往天地境界,这也是《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至圣境界。

    芸芸众生,无不在这四个境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有时之士终其一生就在努力的“走过自然,跨过功利,迈进道德,仰望天地”。

    这四重境界不止是贯穿人的一生,在许多独特的领域、赛道内,均以不同形式的呈现。

    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4个境界。

    万玮老师在《教师的五重境界》中说——

    1.以教材为例,有的同学经常找不到教材、作业本,这是自然境界;有同学学过的教材仍然很新,里面的内容即使再学一遍,仍然有些陌生,这是功利境界;有的同学教材学的很旧,书上练习全都做过,还记了很多笔记,重要的地方都画了线,这是道德境界;个别孩子把教科书当成验证自己猜想的工具,那就是天地境界。

    确实如此,上课的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时,随手翻开孩子的课本浏览一下,即可获知这孩子本节课收获有几多,之前学习上投入有几成——看孩子在课本上圈画批注的痕迹,一切都一目了然。

    2.在老师的教导下还不好好读书,这是自然境界;老师在的时候读书,老师不在就开小差,这是功利境界;依靠老师的帮助,最终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道德境界;没有老师依然学得很好,并且在很多地方可以超越老师,甚至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让老师赞叹的观点,这才是天地境界。

    有多少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在被动地“给父母学习、给老师学习”,独独没有弄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难以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中走出来,学习乃至整个学生生涯,可不都是苦行僧一样的煎熬吗?

    3.自己有问题却不知道,这是自然境界;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不想去解决,或解决意愿不强烈,这是功利境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这是道德境界;总在寻找自己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这是天地境界。

    知识是打开我们认识世界的钥匙,学习是拓展我们认知边界的唯一法门。

    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求知也是蕴含在我们生命DNA里的密码。

    发现问题干掉它,继续发现……循环往复,这才是人活着的终极意义。

    走过自然,跨过功利,迈进道德,仰望天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跨过功利,迈进道德,仰望天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xx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