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生活家职场菜鸟成长记
我总是忍不住给别人建议,最后还不落好,能改吗?

我总是忍不住给别人建议,最后还不落好,能改吗?

作者: 三人行必有吴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4-16 19:51 被阅读0次

01

今天收到一个语音微信,声音听上去很懊丧:

同事跟我吐槽,说工作不开心,想辞职了。

其实我一眼就能看出他的问题所在,既然他跟我来聊,我就直言不讳了,我是很真心地给他提出改进建议的。可是他非但不领情,这两天还故意疏远我了。

哎,其实这样的事情好多次了,最后总是不落好。我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喜欢评判别人,我也提醒自己要忍住,不要总是提建议,可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这样下去我都快没朋友了,有什么办法能够调整自己呢?

这段话里有两个关键词——评判、建议。

很多年前看外国电影,发现老外动不动就说:“You don’t judge me!"意思就是:别来评判我。

当时就很诧异,老外竟然会这么介意别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而且会很明确地表达出来。

我感觉,我们似乎从来不用这样的句子,就算有不满,也是很隐忍地放在心里。

02

后来我发现,“评判”到处存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五岁的孩子说:我饿了。大人往往会说:怎么可能?不是刚吃过饭吗?你的肚子通海啊?

这其实就是一种评判,潜台词就是:你已经吃过东西了,所以你不应该饿;因为我觉得不饿,所以你不应该饿。

评判就是,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很累,不想起床!”

“我想出去玩!”

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大人们的回答。

我们都是在“评判”中长大的孩子。

“评判”的一个副产品就是从小被忽略感受,然后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日子久了也就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看不到别人的感受。

那些长大了从来不敢拒绝别人的,那些总是将自己的想法隐忍在心里的,就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即使深爱也从来说不出“我爱你”,就属于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来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生气,总觉得别人很莫名其妙,其实就是看不到别人的感受。

03

从小被潜移默化的结果就是,我们也喜欢评判别人,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

例如,

女同事对你说“我太胖了!”

你毫不犹豫地回答:“你看我,总是管住嘴,迈开腿。你再看看你!昨天又吃火锅了吧!不胖你胖谁啊?”

我们的潜台词是:因为你没像我这样管住嘴迈开腿,所以你是活该啊。

这是赤裸裸的评判,但穿着一件“我实话实说是为你好”的外衣;

还有一些评判长得不太像评判,事实上却是“糖衣炮弹”:

我太胖了!

你哪里胖了?还好了,刚生过孩子能像你这样就不错了。

听上去是“安慰”,但是对方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被抚慰,反而觉得你假惺惺;

还有一种:

我太胖了!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

听上去是“询问”,其实是质问,对方一点都不想回答你,他知道你的潜台词是:你确实是胖的,你自己也该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再来一种:

我太胖了!

我早跟你说过了,每天晚上快走半小时,肯定有用。

听上去是个“建议”,但是对方却领情,他心里在想:走路对你有用,对我可没用!

因此,评判,往往会长成安慰、询问、建议的样子,其实都是在告诉对方:你是不对的!

因此,想要做到不建议,事实上要从根源抓起,做到不评判。

04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评判呢?

这里要说明的是,不评判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不建议也不是故意不说、就看你好戏的旁观。

不评判是能够真正接受“人与人是不同的”这个观念,做到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建议是能够看得懂对方的状态,不去给出不适合对方的建议,或者时机不恰当的建议;而当对方需要建议的时候也能中肯地给出建议。

想要自己真正做到不评判不建议,还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有自我觉察,能够感觉到自己又在评判别人了,也能够感觉到,别人对你的评判做出的反应,然后希望发生改变。

05

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这两步:

第一步:刻意练习

即使在心里做不到不评判不建议,脸上也要能装出不评判不建议。

因此要知道哪些话一开头,就又在评判别人了,例如:

“你不应该……”

“……是不对的”

“我觉得你……”

“我建议……”

有时候即使嘴上忍住了,表情却又泄露了内心,例如嘴角一撇、眼神斜视……

因此,第一步刻意练习的时候要做到,评判的话语不出口,脸上的表情不泄露。

这个是有难度的,尤其以性子直为荣耀的人。

当我们要跟别人沟通之前,心里一定要提醒自己:控制语言,控制表情,一定要忍住!

那沟通的过程中也不能什么都不说,更不能面无表情,可以用些其他的语言和表情进行替换。例如说:

哦,原来是这样啊!

哦,你原来是这么想的啊!

嗯,我了解了!

脸上可以辅以点头、倾听、思考的表情,要注意情绪要和对方同步。

第二步:自然接纳

当外在表情和语言逐渐到位之后,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让内心也到位。

就是与人沟通时,能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是什么感觉?我真的能处理这个状况吗?

评判常常是因为不能感受对方的感受,常常会认为: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换作是我,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换作是我,这个事情我肯定三下就搞定了。

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阻碍了换位思考。

要知道,对方为此困扰和为此无力,都是真实的存在,并不因我们觉得简单而消失。

因此,在换位思考时,我不一定接受你说的事实,但是我可以接纳你的感受。

例如,那个一天到晚死吃活吃的家伙,竟然还在每天跟我诉说肥胖的苦恼,这让我们心生厌恶。可是,记住,我不一定接受你说的事实,但是我可以接纳你的感受,就是,你真的为肥胖很烦恼。

当我们真的能够开始感受对方的感受了,事情往往会容易得多,很多事情不需要解决,只需要倾听和理解。

就像她告诉你她很胖,也许她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减肥的行动。你大可不必评判,更不必建议,只需倾听,理解一下胖人的烦恼就可以。

换位思考练久了,慢慢就成为习惯了,于是我们能接纳人的差异,更看得懂他的状态。

学会不评判,并不意味着我们总要忍受别人的倾诉。

如果同一个人总是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很多年总是跟你吐槽,你其实完全可以选择远离他,这也是不评判不建议的好方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当我们与人沟通时,要能看懂,他只是想倾诉,还是他想解决。

只想倾诉的,你做到倾听不评判即可;

如果想解决的,我们只有和他共同走向解决方案,才能沟通得更好,这个留着我写续篇,下次再聊。

--- E N D ---

相关文章

  • 我总是忍不住给别人建议,最后还不落好,能改吗?

    01 今天收到一个语音微信,声音听上去很懊丧: 同事跟我吐槽,说工作不开心,想辞职了。 其实我一眼就能看出他的问题...

  • 20170222 三好一改 第10期

    20170222 三好一改 第10期 1,虚心接受别人建议。和朋友聊天,给的建议非常好,感谢感谢,虚心接受建议,改...

  • 成年人的尊重: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会听到过别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又或者是自己总是忍不住给别人提建议。...

  • 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我总是好为人师,这是我的缺陷,得改。 胜心满满 我不喜欢别人教我的,别人总是给出一些他自己认为合理的建议,我不认的...

  • 总忍不住给别人建议的人,是闲的吗??

    蘑菇说 倾听一个人,其实是在接纳ta的情绪。 前几天,媳妇把手机丢了。 和我诉苦的时候,我苦口婆心地安慰她。 她丢...

  • 医生我还有救吗?

    ——医生我还有救吗? ——那得看你改不改了。 ——我能改的了算啊!医生我还有救吗? ——那你能改吗? ——不是我不...

  • 忍不住想听建议的你,辛苦了

    工作坊中,做倾听练习,学员X反馈自己的一个发现:“不只是倾听别人时,总是忍不住想给对方建议;我发现,当我被倾听时,...

  • 价值观不要狭隘

    总是给别人提建议,是让人反感的。

  • 我已不是我

    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的去证明自己。别人说我这不好,我改。别人说我那不好,我也改。我自己认为好的,最后也被别人指指点点...

  •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赛道

    我们总是喜欢给别人一些意见和建议,甚至有时候还会非常不理解对方:我给你的建议这么好,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为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总是忍不住给别人建议,最后还不落好,能改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aa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