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经常有小伙伴留言,让我推荐书,以前在文章中,我也会提到某本书,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几本,觉得对改变认知有帮助。
长期写作,对于输入要求挺高的,没事,我就经常翻看一些书,上周我在家门口书店看了四本书,有三本不说了,不太推荐,有一本书,回头专门推荐。
我推荐的书,是以我有没有学习到东西,或是否受到启发为标准的,仅供大家参考。
1. 吴军 《见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吴军老师的铁粉,他得到的专栏都订阅了,经常看他写的文章。吴军老师,清华毕业留美的博士,智商高,阅读量大,文字又写得深入浅出,非常值得推荐。
这本书,来自于他在得到的专栏,但并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更结构化和更深度的写作。
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命”和“运”;对起跑线有了新的看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一辈子的事情,是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赛跑。一个人即使赢在了起跑线,成功也要靠自己长期努力。”
书中对于工作也有不一样的看法:拒绝伪工作者,职场的误区与破法以及一些沟通方面的方法:如何好好说话。
更有吴军老师的一些投资观念。
这本书,我推荐给很多朋友读了,大家反馈都很好。
“我觉得人一生的命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人的见识,而命运的改变首先需要见识的提高。”
2. 吴军 《态度》
这本书也是吴军老师的书,与《见识》相比,稍微有点浅显。这本书是吴军老师写给两个女儿的40封信,这样的方法,值得很多做父母的学习,可以当成和孩子沟通的范文。
吴军老师的两个女儿都非常优秀,她们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惑。吴军老师就会写邮件来和她们讨论。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事件,就因此成为女儿们自我提高的机会。
这40封信是非常具体的人生建议,我读了收获很多。
3. 万维钢 《万万没想到》
万维钢老师在得到上的专栏,每一季我都订阅了,阅读他的文字,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有时需多读几遍,因为很多都是我不熟悉的领域。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我是在混沌大学,听李善友老师讲课时知道的,课程中多次引用了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以理性思维取胜,纠正了很多平常我们错误的观念,启发我们用批判性思维看问题。
也正是这本书,提到了刻意练习,让我重温了接下来要推荐的一本书。
4. 安德斯·艾利克森 《刻意练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382/976a69f5b40ce3a8.jpg)
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异类》,里面有一个理论“一万小时练习”,但看完“刻意练习”,我对1万小时理论有了新的理解,如果仅仅是死磕时间,没什么意义。
我们要理解科学的练习方法,这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本书举了很多类似的例子,“很多人会傻傻地认为,开了20多年车的老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行医20年的医生,一定会比行医5年的医生更优秀;教了20年书的老师,一定会比只教了5年书的老师能力更强。”
然而研究表明,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一般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这个很好理解,一些老教师水平不如刚教学一两年的新老师好,读书时,我们是能感觉到的。
心理学上学习有三个区:舒适区,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恐慌区,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就是学习区。刻意练习就是在学习去的练习。
我认为刻意练习有三个要素:
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
有反馈: 找到能给你反馈的导师,就像我写作上,会让苏末和冯老师帮着提建议;
有挑战:跳出舒适区,在学习区练习,不断进步。
中国古代的师徒制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能不断进步,还有反馈。这只是学习的过程中,工作上也是,有专业人指导会进步很快。
我们要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当成提高我们的方式。
5. 杨小米《行动变现》(自己的书)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我过去经验的一些总结,和这些老师的书放在一起,太自恋了,谁让我脸皮厚呢?
与其他几本书深度上比不了了,不过比较接地气,都是我一些实操性的方法。
我发几条读过的人评价。
读书是很好的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马上到2019年了,多读一些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如果这5本,目前先读一本书的话,我还是推荐吴军老师的《见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