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礼拜我们主要介绍了孩子上一年级后可能存在的一些学习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说说孩子在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的适应的问题。
1 早上起不来,上课打瞌睡
你叫孩子起床,他总是赖床,不是跟你撒娇说再睡五分钟,就是哭闹不休,你把他送到学校,他也还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上课时也是没精打采的,一直打瞌睡。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上学时间比幼儿园早,学习时间又比幼儿园长,所以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作息时间。
而且有些家长会用责骂、强迫的方式叫孩子起床,让孩子带着排斥心理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消极情绪跟上学联系在一起,变得讨厌上学。
我建议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其次早上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歌曲或者故事来叫醒孩子。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小学生”“小学生应该做什么”,让孩子知道自己不能像幼儿园那样随意了,从而主动按照小学生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 不遵守课堂纪律
有些孩子以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上课时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坐烦了可以站起来走一走,饿了可以吃零食,玩具也可以拿着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是因为幼儿园以教养为主,课堂上多是游戏活动,而小学以知识学习为主,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
所以刚开始上课时,孩子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他理解不了什么是课堂纪律,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
对此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安静的坐着,时间从20分钟慢慢加长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给他讲故事或者让他听音频,到点后让孩子复述,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孩子听觉学习能力。
3 交不到朋友
开学一两周了,孩子连同桌叫什么都不知道,也很少跟班上的其他同学讲话,总是独来独往、自己玩自己的。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学,等父母来接自己回家,好早点离开孤单的环境。
孩子的社交能力受家庭教育影响,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祖辈因为经验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很少会主动鼓励孩子进行同伴交往,一般是任其发展,有时候甚至还会阻止。
我建议你可以有意识的去问问孩子:“今天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啊?”“你们班有谁你觉得比较有趣呢?”
让孩子对社交产生兴趣,于此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如果孩子比较害羞,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认识新同学,你也可以示范自己是怎么跟其他家长交往的,让孩子模仿学习。
或者可以求助老师,让老师给她安排一个活泼友好、善于交往的孩子做同桌,让孩子从同伴身上学会主动交往。
4 依赖心理
上学半个月了,孩子还不认识自己的课本,每次都需要老师提醒或者看其他同学才能找出正确的课本;
也不记录家庭作业,全由家长代劳,如果家长不记,他就不做。
有这些行为表现,说明孩子的依赖心理很强,他认为什么事都有别人带着他帮着他,他自己不需要去做什么,坐等就可以了。
而形成这样的心态,也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你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控制孩子,就会让孩子慢慢失去独立自理的能力。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一直包办代替,因为那只会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你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慢慢训练:
比如带孩子去书店,你先选一本书,然后让孩子仔细观察,到书架上选出你手上拿的书,这样不仅有趣,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又或者是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让孩子走在前面给你“带路”,从而激发孩子的自豪感,逐渐学会自己独立来去。
到一个新环境,每个人都会有适应的过程,或长或短,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适应时间。
但如果孩子超过一个月,还有这些问题,可能说明孩子入学适应不良,需要尽快找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进行干预,以免影响学习和自信心。
如果你想要阅读本篇原文,请关注我们的专属教育公众号【学之道讲堂】直接回复【不适应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