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林流空手道的中庸之道

小林流空手道的中庸之道

作者: 徐蘑菇 | 来源:发表于2015-09-10 21:22 被阅读248次

    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会面临一类问题:手该伸多直、腿该弯多少、身体转多少。这些问题在我学习练习过程中会碰到,也经常被师弟师妹们提问。这些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一个有关“度”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个“度”是有不一样的感受的,因此动作不可能精确到弯曲多少度、步幅多少厘米。那么怎样衡量自己的“度”是否合适呢?又是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度”?

    这里我介绍一个自己的心得: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是我国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瑰宝,虽然各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思想,但这里我想专门用在小林流的心得分享中,把我观察到的小林流特色阐述一下。按我的习惯,我喜欢以内步进为例子,分段讲述。

    一、步型

    我们从脚看起。首先是步幅。

    内步进立的步幅不像马步那么大,也没有正常站立那么小,似乎是处于中间的状态。平时我在道场里建议大家以一拳加小腿的长度来确认步幅,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大家参考和模仿,其背后隐藏的理念是:兼顾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窄且高的步幅便于灵活移动,大且低的步幅便于保持平衡,练习者应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步幅而不是刻意死板地去抠所谓的标准。一拳加一条小腿的长度,差不多比肩略宽,跟我们正常的步幅差不多,相对更自然更有变化的余地。大家不妨从这个测量方法入手,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微调。

    脚不做明显的外八和内八,接近平行站立的脚型便可以有足够的余量向内转或者向外转,也就有了更多变化的可能。实际上我要求大家稍稍有些内八,即脚外侧平行,主要是因为我们平时练习的基本技术都是针对对手身体中线的,在腰部转动过程中,脚所指的方向应该贴近腰部转动的方向,这样可以让腰胯的转动更为自然。

    然后是膝关节的感觉。膝关节外扩或者内扣,都会对膝关节的两侧造成压力,不仅抵抗下段腿法的能力会打折扣,长期练习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我给出的标准是膝关节弯曲的方向和自己脚所指的方向一致,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立定跳远时膝盖和脚的关系,在蹬地的时候膝盖和脚的方向关系应当是人最自然的发力状态,也就是我指的膝盖和脚方向一致。

    膝盖的弯曲程度也应该找到一个中庸的状态。蹲下和站立,是两个极端,我们要找一个弯曲角度,介于两者之间,既能便于随时蹲下,也便于随时起立甚至跳跃。一开始弯曲膝盖站立可能会容易腿酸,但是习惯后大有裨益。

    二、身形

    我们把目光往上移。身体的姿态应当中正,不前俯后仰,也不左右歪斜。这便是中庸的姿态,既可以探向前攻击,也可以后仰躲避,更可以左右开弓,重心控制也更加的自如,而且这样站着呼吸顺畅,身体自然放松。。

    但更为细致地观察,我们发现脊椎也是有弯曲度的。比如人正常站立时,腰是向前面突的,背是向后弓的,到了颈椎又是弯的。这些弯曲弧度在人站立时就已经是一个中庸的状态,它能保持弹性,吸收人走路时的上下震荡。可是我们在武术中运用时,多是承受前后左右的力量,所以这样弯曲的脊椎并不适用,因为它已经是极端了。这个状态下头部挨打,就会猛地后仰、脖子折伤。这个状态下胸部挨打,腰会往后折,也伤腰,更不要说是从后面挨打了,就算是自己主动出拳击打,这样的脊椎也难以承受反作用力,因为它在水平方向的弹性不足。

    于是我们试着把骨盆向前卷,把腰椎放直,再下颚收起,把颈椎放直,感觉头顶有东西提拉,身体自然地上下拉伸,胸椎就直一些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脊椎就可以拉直一些,转动的时候就不容易扭屁股,承受水平方向的力时也有更多的余量让我们避免受伤。

    三、手型

    手上动作很多,这里就提一下正拳和中段受。

    正拳的练习过程中有的师弟师妹缩手缩脚,拳头不敢伸出,有的则是喜欢把手伸很直。拳头不敢伸出比较少见,虽然组手运用时会限制自己,但至少它不对身体构成伤害。而手伸得很直的话,肘关节附近容易僵硬外翻。若是此时被抱住手臂、切住肘关节外侧,很容易就被关节技控制住,受伤的风险大,平时练习每次都伸到极限的话还会对肘关节造成冲击,损伤自己。因此我们提倡放松手臂时伸直,也是一种不极端的做法,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出拳时还有面临一个送肩的问题。我们小林流里练习基础时几乎都是正身的,不会出拳把肩膀送得很远。出拳前,肩部会有小幅度后撤,出拳时肩部会有小幅度送出,拳打到位时肩部又要后撤施加回撤的力,动作完成时又是回正的。这个过程实际上肩部变化并不明显,而是胯部在“正、后、前、后、正”地变化,我们也称之为双重摆胯,速度快了就形成了弹抖。想要有这么多丰富的变化,整个人肯定也得保持正面才行,这样前后移动都有足够的余量,这便是中庸带来的好处。

    回到手型,中段的受(内受外受),手臂都是弯曲的。但是有的师弟师妹是可能是出于紧张或者自身习惯,手臂不舒展,几乎是摸着自己的肩膀的样子,大小臂紧贴,显得很畏缩。也有见到把手伸得很直,近乎里拳的动作。这两类都是走了极端,减少了变化的可能。

    受的动作和拳不一样,有明显的横向用力,如果手伸太直的话没法用上身体的力量,因为杠杆原理,需要肩膀费很大的力量去做手臂的横向动作,所以伸直手臂去横向格挡对方的拳会很费力。此外,如果对方的拳需要我们伸直手臂去防守,那多半这一拳即使不挡也打不到我们,为什么还要伸直手臂冒着被对方拉扯的风险去做无用功呢?

    如果手收得太紧时,万一在做受的时候被对方的力量把手按住,手就很难伸出来了,这样一来就很被动。所以手不能贴在身体上,这样即使被对方按,还会有一定的空间用于手臂变化解脱。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手臂夹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手臂疲劳僵硬。

    所以对于中段的受来说,我建议大家把手伸直,记住手的位置,再把手收到极限,记住这时候手的位置,接着找这两个位置中间附近的点,让手臂弯曲的程度即舒适,又能便于伸出和缩回。其他的一些手臂弯曲的动作,也可以通过这方法来定位,但是要按照实际的用途进行微调。

    综上所述,用中庸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练习,虽然看似起来是给自己的动作找寻一个可以参考的“度”,但更深层的目的是给自己寻求变化的空间,以及练和养的统一,尤其体现在基本和型之中。其他当然还有许多可以举例的动作,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不作细述。

    最后,我建议大家在练习时不妨想一下:

    1、我这个动作这么做,如果后面接这些动作,是否顺畅简便。

    2、我这个动作这么做,一直重复练习会不会觉得不舒服。

    小林流的始祖曾强调小林流强调自由变化,如果变化不方便,那就需要思考一下。如果基本动作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弄伤,那就更加不值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林流空手道的中庸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epcttx.html